【最新訪談出爐】雷軍:造車是被逼 小米汽車一輛多少錢?
內地電動車行業雖然受到國策支持,但賽道上的競爭亦呈白熱化的局面,不斷有新公司加入這個鬥獸場,最終誰能跑出仍是未知之數。而最新小米 (01810) 創辦人雷軍在接受央視節目訪問的時候,談到小米進軍汽車領域的原因時就指,小米造車是一個被逼出來的決定。
專訪宏利投管陳致洲 港股末季迎三道曙光【下一頁】
「要跟著風走」
2021年3月,雷軍在小米春季新品發布會上宣布,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雷軍當時豪氣萬丈的說:
「這是我人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我願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汽車而戰。」



在央視節目《雲頂對話》中,雷軍談到當時這個決定時說,「想成為偉大的公司,一定得跟著風走」。
雷軍說,此時此刻,風口在智能電動汽車。在他看來,智能電動汽車成了汽車工業和消費電子的融合,所以小米造車是一個被逼出來的決定。
「如果你不幹,你就落伍了。」
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
據內地證券時報整理報道指,小米及雷軍的相關投資機構已先後投資,數十家汽車產業鏈的企業,涵蓋智能駕駛、芯片、動力電池等領域。小米投資的路凱智行和深動科技等汽車交通行業的公司,補足自己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短板,雲途半導體和裕太微電子等公司可以提供智能芯片,中航鋰電和贛鋒鋰電等公司則為汽車提供動力電源支持。
今年8月11日,在小米新品發布會上,小米自動駕駛技術首次亮相:采用全棧自研算法的技術布局策略,能力覆蓋高速、城區、停車場等場景,並有創新性的泊車服務一體化方案。當時雷軍介紹,公司的自動駕駛團隊規模已超過500人,首期投入33億元(人民幣,下同)研發費用,自動駕駛技術第一期規劃140輛測試車,將陸續在全國進行測試,目標2024年進入第一陣營。
不過未來汽車日報早前的分析文章指出,小米手機最大的標簽是性價比,但同樣的手段放到汽車行業,沒有人知道會得到什麽樣的結果。新時代的汽車絕不等於「四個輪子上裝個手機」,縱然軟件定義汽車的概念再怎麽流行,最終也需要硬件進行承接。只不過汽車硬件方面,對於跨界而來的小米,尤為陌生。
研發投入已逾30億
據新浪科技報道,到目前為止,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的研發費用已高達33億元,除此之外,對汽車工業的上下遊企業進行並購或者投資亦超過20億元。
據此前消息,小米汽車首款車規劃了高低兩個配置,低配車型計劃采用400V電壓平台,高配車型計劃采用800V電壓平台。本次電池供應商敲定,與之對應的,低配車型會搭載弗迪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而高配車型會搭載寧德時代最新推出的三元麒麟電池。
新浪科技指,目前電動車龍頭比亞迪每月銷售的10余萬輛電動車,價格區間基本都在10萬至30萬元。而根據2021年國內市場乘用車上險數據,在全年傳統汽車和新能源車的銷量總和中,售價處於10萬至30萬元區間的車型佔比近60%,是絕對的主流市場。
......
欲看更詳盡分析,訂戶可登入繼續瀏覽。
新書出爐:加息、通脹峰迴路轉,歐美收水套路,危中尋機。hket訂戶專享,最新電子書《2022年不可不知的3個大潮》已經登場,更多豐富藏書,歡迎登入電子書架,未成為訂戶的朋友,只需598元/年,可享全年無限瀏覽hket電子書架,更可盡覽《香港經濟日報》、《置業家居》及《投資理財周刊》的電子版,有興趣的朋友萬勿錯過!
...
訂閱指定計劃免費送您250毫升消毒噴霧及2盒口罩,冬日齊齊幫您抵抗病毒!
計劃詳情
撰文 : 劉雅文 投資理財周刊
欄名 : 名家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