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商超前開發北都 惟補地價嘆慢板
憧憬政府加快北都基建、放寬地積比,發展商已經超前部署,過去一年紛紛申請改劃用地建屋,但「生地」能否快速變成「熟地」,提供房屋供應,還取決於補地價步伐。現時樓價下跌,發展商亦不急於補價。
- 憧憬北都發展,發展商超前部署
- 新世界、恒地多農地儲備
- 發展商掌握補地價主導權
發展商多年來在新界收購農地,不少發展商的農地儲備均位於北部都會區,以新世界 (00017) 為例,便有1,500萬平方呎農地位於北部都會區,而恒地 (00012) 合共4,510萬平方呎的農地儲備,亦有逾8成位於北部都會區。政府有意加快北都發展,自然有利於發展商釋放農地儲備潛力,亦是過去一年發展商積極向城規會提交申請的原因之一。
不過,農地轉換成為住宅,由「生地」變「熟地」,再由「麵粉」變成「麵包」,提供實實在在的房屋供應,過程複雜,城規會只是其中一個關卡。過往就有不少個案在獲城規會批准後,經歷以年計的時間,仍然能夠達成補地價協議。
特別是發展商在申請補地價上較有主導權,在現時樓市前景不明朗,樓價正在下跌周期時候,當樓價下跌一成,地價下跌的幅度往往更高,發展商亦有理由不急於過早進行補地價,將會按照自身集團的財政、發展步伐作出部署,期望短期時內有大批農地變成「熟地」供應並不現實。
事實上,政府近年亦有透過不同措施加快農地補地價,除了由地政總署內部成立專組處理大宗補地價事項外,亦有在工廈、新發展區換地上採用標準金額補地價制度,初步亦見到有關措施的成效。若果政府有意促進農地補地價,亦可以考慮進一步擴大標準金額補地價至新發展區以外的其他農地上。
撰文 : 唐榮
欄名 :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