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再穿15000點 市況轉機在哪裡?
早前港股一度跌穿15000點大關,之後可以說彈少跌多,到底什麼原因令港股彈不上呢?後續資金又應該如何部署?今日這篇文章引述中金近日對港股的研究報告與大家探討一下。
中金研究港股資金面發現,港股現在面臨三重壓力,一是美聯儲緊縮影響流動性、二是中國增長影響盈利預期,三是地緣局勢影響風險偏好。
整體來看,南下資金依然繼續穩步流入,但7月以來主動型基金流出則有所加速。(點擊下圖看詳細圖表)





中金認為,此輪資金流出可能受美聯儲激進加息和部分基金削減配置影響。
流出規模不及2018年
但對比歷史看,此輪資金流出規模不及2018-2019年。EPFR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中國市場經歷了4輪海外主動型基金的流出階段,分別為:
1)2007-2009年金融危機(流出123.5億美元)、
2)2011-2013年歐債危機(69.9億美元)、
3)2013-2017年美聯儲緊縮和中國股市波動(368.6億美元),
4)2018-2019年貿易摩擦(161.7億美元)。
本輪自2021年8月高點以來海外主動基金累計流出109.8億美元,無論規模還是持續時間都弱於2018-2019年或2013-2017年。同時,在控制股價對資金流的影響下,中金測算流出規模不及2020-2021年期間流入規模的一半。另外從持股和籌碼看,中金滙總主要機構投資者的季度持倉情況發現,三季度海外機構持倉比例有所下降、而中資機構比例提升。





若外資主動基金降低基準中的配置比例,可能帶來多少流出壓力?中金假設,如果有10%的跟蹤新興市場的投資機構將業績基準改為新興除中國,以當前28%的配置比例測算,可能會帶來224億美元的資金流出壓力,相當於2021年高點以來流出規模的兩倍,基本將回吐2020年以來的流入規模。因此在這一悲觀假設下,將可能給市場帶來壓力。
不過中金指,慶幸的是,港股市場已經具備幾項優勢,例如當前市場估值已經處於歷史低位,加上國內寬松政策下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意味著海外中資股可能展現出更強的韌性。如果內外部環境有所改善,港股市場未來反彈力度有望更大。
但最重要的轉機仍要看美國聯儲局的利率政策,中金指,若美聯儲在年底緩和加息步伐的話,港股壓力有望紓緩。後續就要更多正面催化劑的出現,如大規模穩增長政策加碼以及部分風險的緩解,這些可能會緩解外資流出壓力和市場風險重新定價。
中金認為,港股短期可能維持震蕩格局,但或處於底部區域。配置思路上......
欲看更詳盡分析,訂戶可登入繼續瀏覽。
新書出爐:加息、通脹峰迴路轉,歐美收水套路,危中尋機。hket訂戶專享,最新電子書《2022年不可不知的3個大潮》已經登場,更多豐富藏書,歡迎登入電子書架,未成為訂戶的朋友,只需598元/年,可享全年無限瀏覽hket電子書架,更可盡覽《香港經濟日報》、《置業家居》及《投資理財周刊》的電子版,有興趣的朋友萬勿錯過!
...
訂閱指定計劃免費送您250毫升消毒噴霧及2盒口罩,冬日齊齊幫您抵抗病毒!
計劃詳情
撰文 : 劉雅文 MoneyTimes
欄名 : 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