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氣氛差 發展商投標意慾下降
西九文化區商業項目藝術廣場大樓,在修訂招標條款後,捲土重來再度招標,但招標反應較2月首度截標時更為冷淡,可見在加息陰霾下,樓市更受摧殘,加上投資及商業氣氛疲弱,令發展商的入標意慾大減。
項目在2月時首度截標,當時吸引至少4份標書,包括領展、新地、信置及華懋,但11月14日(周一)再度截標時,只接獲至少1份標書,現場只見新地的身影。
在今年2月首度截標後,當局至7月才公布,不接受任何標書,即意味項目流標收場,及後優化招標內容後重推。而修訂內容主要涉及將建造、營運及移交年期由34年延至48年,及將為期10年的泊車位年期(涉逾100個車位使用權),亦延至48年,即上述兩者的年期,均會延長至2070年。同時,發展商入標時須自行提出稱為「固定租金」的入標價,並與成功中標後第3及第15個月分兩期繳付。在項目落成後,中標發展商需按收入支付保證租金或分成,以價高者為準,首15年比例為10%,由第16年開始增至20%。
既然條款經優化後,對發展商的吸引力理應增加,但為何項目所接獲的標書數目卻減少?事實上,美國今年內接連加息,令本港樓市轉趨疲弱,發展商對後市的看法自然趨向悲觀,而且在加息周期下,發展商發展成本增加,因此會影響發展商出價(上述的「固定租金」),減低他們的競投意慾。
以上周批出的堅尼地城西寧街的蚊型地為例,政府僅以逾4.39億元、即每呎樓面地價約9500元批出,地價除了創下港島官地2014年4月後新低外,即便連港島地皮亦跌穿1萬元關口,反映近期地價回落,發展商相對謹慎。
除此之外,在疫情之下,本港整體的商業氣氛受創,據主要代理行最新數據,整體甲廈的空置率連升4個月上升,10月達10.2%,並屬近一年以來新高。而最新截標的藝術廣場大樓項目中,佔比較重的正為寫字樓部分,涉約67.2萬平方呎,因此發展商卻步,亦不足為奇。
記者:潘淑盈
▲ 樓市氣氛差 發展商投標意慾下降
欄名 : 樓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