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現曙光 留意4大板塊
港股曙光初現,11月以來恒指強勢於低位反彈,多次錄得5%以上的單日漲幅,11月累升逾2成,現「技術牛市」,今市對後市走勢樂觀。港股回穩,其中4大板塊走勢獲看好。









近期外圍股市向好,帶動港股走高。國信證券指出,數據反顯美國核心CPI回落帶來積極訊號,加息斜率將有所放緩。美債利率與核心CPI相關性更強,核心CPI超預期下降帶來情緒面快速出清,後續加息斜率放緩。後續美國聯儲局加息力度有所放緩,對港股新經濟板塊的壓制效應將有所緩解。
國信證券又指,恒生港股通新經濟高配板塊均存在清晰的向好邏輯,當中包括互聯網、醫藥、消費及科技。
互聯網股:基本面驅動力與情緒助推劑並存
近一年半以來,港股互聯網龍頭業績預期下調明顯,當前預期充分,具備較大改善動能。
根據國信互聯網組統計,以2021年4月為基準,騰訊 (00700) 調整後EPS、美團 (03690) 收入、快手 (01024) 收入距當時分別下調了39%、12%和34%,而FANNG中,僅Meta和Netflix EPS下調了41%和34%,其餘公司未發生明顯下調,港股龍頭公司預期較為充分,待市場築底後的向上動能和彈性都更高權重互聯網龍頭在基本面磨底、預期改善情緒向好時,估值修復領先於業績。
基本面磨底期+政策鬆綁下的互聯網板塊,驅動力與助推劑並存。互聯網企業披露Q3業績,2021年Q3部分互聯網企業進入收利低增區間,整體基數偏低下22Q3業績復甦已獲驗證,22H2有望延續復甦趨勢。在基本面磨底轉向的區間內,政策環境在持續扭轉。
上述復甦鏈指引下騰訊、美團將受益。對於港股互聯網板塊而言,目前既有基本面磨底改善這樣的核心驅動力,也有預期充分情緒向好這樣的短期助推劑,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
醫藥股:政策暖風頻吹,業績估值共振
政策持續發力下,中國創新藥&;醫療器械發展可期,醫保談判窗口期內,積極佈局創新主線。今年國家醫保談判結果預計將在本月揭曉,根據此前發布的相關政策,擬進行續約的藥品如果符合簡易續約的條件,可以以一個相對較小的降價幅度完成續約;另外有多款國產創新藥首次參與醫保談判,通過談判納入醫保能夠大幅加快創新藥進院以及銷售放量的速度,並且降低患者的負擔,提升藥物滲透率。醫保談判窗口期,積極佈局創新主線。
另外,港股上市醫藥股的企業整體性價比優於A股,恒生醫藥前期跌幅更深。2021年11月1日以來,申万醫藥及恆生醫藥分別下跌10.37%和32.38%,從本輪反彈的回補情況看,A股醫藥板塊春節後的回撤基本已被填平,恆生醫藥指數仍未追上春節後的水位,前期回撤更大的港股醫藥板塊當前彈性更大,空間更足。
從AH溢價角度看,以中證指數公司披露的AH溢價指數作為觀測口徑,儘管近期反彈作用下,溢價指數從高點有所回落,但當前值仍遠高於2014年至今的「均值+標準差」水位,港股醫藥整體性價比相對較高。
消費股:復甦預期下 可選消費修復彈性更大
海內外歷史經驗指引下,消費復甦開啟後,可選消費彈性更大。參考疫情以來歐美消費復甦的經驗,居民儲蓄率持續上升後疊加疫情影響邊際下降至一定閾值後,儲蓄率的釋放促進可選消費的複蘇,餐飲、酒店、出行以及目前滲透場景持續增加的互聯網電商,都存在較大的修復彈性。國內第一輪疫情發生在2020年初,期間消費遭到重創,以2021年2月至4月各消費領域的銷售額單月同比看,媒體廣告、金銀珠寶、酒店餐飲、旅遊景區修復表現更好,伴隨疫情影響弱化,後續看好上述板塊的複蘇彈性。
港股OTA及酒店餐飲板塊對疫情敏感性強,伴隨疫情影響減小,有望率先開啟修復曲線。疫情常態化下企業與差旅供應商合作模式迎來新變革,企業對差旅供應商依賴程度增加,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疫情持續培育多元化流量渠道下的用戶心智,待疫情影響減小後,下沉市場滲透效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前期局部地區疫情侵擾阻礙港股餐飲板塊階段性恢復,目前港股餐飲龍頭持續探索新業態,優化成本改善盈利,存量品牌優勢與衍生品牌孵化並舉,需求好轉後彈性空間更大。
科技股:新能源車年末銷量或迎小爆發 半導體逆勢擴產
新能源車產銷雙旺,年末或迎銷量小爆發。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76.2萬輛和71.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7.6%和81.7%。Q3後半段,我國部分汽車消費大省受局部疫情侵擾,客流量下滑,銷售額不及預期。伴隨年末汽車銷售衝量季來臨,終端優惠力度有所加大,疊加新能源補貼政策行將到期,年末新能源車銷量有望迎來小幅爆發。以長城 (02333) 、比亞迪 (01211) 、吉利 (00175) 為代表的混動平台,2021年起銷量快速爬升,2022年新車型持續推出,中長期規劃高增長,核心自主整車及其產業鏈面臨較大發展機遇。
另方面半導體板塊單季度增速首次為負,重點企業逆勢擴張搶佔自主可控先機。目前全球半導體行業仍處於景氣度下行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恆生新經濟重點公司中芯國際 (00981) 大幅上調全年資本開支,帶領晶圓製造板塊開啟逆週期擴產。產能口徑下,晶圓國產化率不足20%,存在較大的自主可控發展空間。政策上,美國對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製裁倒逼中國本土半導體廠商走出獨立自主的路線。因此,從景氣度邊際變化情況看,外圍風險壓制下的半導體產業,有望通過自主替代路徑提升國產化率,後續業績確定性持續上升,具備長期跟踪價值。
報告:國信證券
編輯:錢家鋒
★★季季新出電子書★★
新書預告:
加息步伐未停,通脹起伏不定,加息對股債追揸沽有何影響?務必留意即將推出的《賺盡加息潮(第1冊)-從息入手》!定存息率逾五厘,是存現金做定存賺盡高息的大好機會嗎?記得追看即將推出之《賺盡加息潮(第2冊)-讓時間幫你揾錢》!
新書出爐:加息、通脹峰迴路轉,歐美收水套路,危中尋機。hket訂戶專享,最新電子書《2022年不可不知的3個大潮》已經登場,訂戶可按此直接登入;更多精彩電子書選擇,可按此登入電子書架,豐富藏書無限瀏覽。
...
【全新訂戶限定】$10訂閱指定計劃,即可飽覽三大頻道及電子書系列!
計劃詳情
撰文 : 錢家鋒
欄名 : 大行有路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