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疫情】防疫轉向「去清零」 惟尚早言放鬆
內地多個城市近日密集放寬防疫政策,決策層也釋放出「動態清零」政策轉向的訊號,不過民間對於政策調整的反應則更加複雜和謹慎。「放開派」認為這些政策並不是實質性的放鬆,「清零派」則開始囤藥和防疫物資,以應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混亂和嚴峻局面」。
在經過過去一周多地出現反封控的抗議活動後,廣州、重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先後調整了核酸檢測的要求,一些長期居家的老人等人群可以「非必要不測核酸」,乘坐公交地鐵、網約車也不再查驗48小時核酸陰性憑證。
放鬆核酸 引起內地部分人群恐慌
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上周在國家衛健委召開的專家座談會上表示,「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減弱,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上述表態以及未再重申「動態清零」,被視為是疫情以來決策層調整防疫政策方向的最明確訊號。內港資本市場周一立即作出反應,滬指重新站上3200點,人民幣匯率也繼續上揚。
這種樂觀情緒在上個月發佈「優化防疫二十條」時也曾出現過,不過此後不到十天就因為疫情反彈大範圍重新收緊,及至引發社會不滿情緒。因此經過一輪調頭,民間對待本次再度放鬆的政策也較之前更加審慎。
剛剛經歷封控的北京民眾,對於新的核酸政策調整出現了不同聲音。在當局公佈新政第二日,北京市民發現不少核酸點因應優化政策關閉,但除公交地鐵之外,進入樓宇超市等場所仍有核酸要求,檢測核酸的必要性並未降低,因此不得不花更多時間尋找繼續運轉的核酸監測站,以及排更久隊伍才能完成檢測。有網民形容新政後的核酸現狀,「感覺就像保留了高考,但把九年義務教育撤了」。
另一方面,政策放鬆也引起了部分人群恐慌,許多民眾開始自備藥品以應對疫情擴散,網上有多個「囤藥清單」「吃藥順序圖」流傳,並有不少對易感人群的「指導貼」,稱未來三個月內地疫情將達高峰,呼籲老人及有基礎疾病的群體繼續嚴格自我管理,直至明年春天。
防疫政策難短時間內大幅放開 「走小步不停步」
此次官方調整防疫方向的信號更加明確,但經過過去一段時間的證明,做出方向判斷之後,內地防疫政策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大幅放開。近期一系列的政策調整,更可能意味著進入一個放鬆準備期。內地政策有「一管如鎖、一放如瀉」的特點,對待具有廣泛影響的政策調整,會以「進兩步退一步」的方式反復調整,以控制風險,即是孫春蘭所說的「走小步不停步、堅持穩中求進」。
無論如何,內地防疫政策已開始從動態清零進入了為真正放開做準備的階段,下一步的挑戰包括應對大量感染可能引發的醫療資源擠兌、提高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種率,以及在過去三年持續宣傳新冠危害之後如何調整公眾認知,穩健地改善民間對病毒的預期。如果操作不當,都是有可能誘發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動因,而一旦優化政策重新收緊,也會面臨新的社會面抵觸情緒。
「去清零」政策的調整是簡單動作,但在這過程中如何處理好龐大複雜的民眾訴求,才是追求穩定的各級決策機構最大的考驗。若處理得當,平穩走出去清零化的過程,則將是展現高層決策能力、組織動員能力,也是回擊外界質疑的一次有力自證。
本報駐京記者:潘攀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