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踏入全球滯脹下半場 外需續弱 中國有賴內循環
受疫情的影響,令2022年全球經濟受衝擊,加上俄烏衝突持續,令能源及商品價提升,全球滯脹接踵而至。
對於2023年全球的經濟,日前世銀大削2023年經濟預測,並指全球GDP今年可能只增長1.7%,較去年6月預測的3%增幅大幅調低,如果預測屬實,這將是過去30年來倒數第三低,僅次於2009年和2020年。









;
展望2023年,市場預期全球經濟或步入滯脹的下半場,即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通脹有望明顯緩和,但具備一定粘性。在此背景下,2023年新興經濟體的經濟表現,將更加有賴於內部經濟的韌性。
回顧2022年初,俄烏衝突爆發導致能源價格飈升,國際油價一度突破每桶130美元,加劇了歐美等經濟體的通脹壓力。在全球通脹不斷升溫背景下,經濟增長前景卻愈發黯淡。
美國經濟在2022年上半年陷入「技術性衰退」;而能源供給緊張之下,歐洲經濟表現更加疲軟,英國經濟或已陷入衰退。在滯與脹的十字路口,以美聯儲為代表的海外貨幣當局紛紛選擇強力緊縮抗擊通脹,全球金融狀況不斷收緊。
展望2023年,預計全球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通脹有望明顯緩和。當前貨幣政策緊縮已開始對需求產生明顯的抑製作用,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經濟增長將隨著需求的走弱進一步放緩。但是,儘管貨幣政策持續處於緊縮狀態,通脹回落速度可能相對有限,2023年全球通脹水平或仍高於2%的通脹目標水平。總的來看,2023年全球經濟可能步入滯脹的下半場。
歸納目前的環境,2023年全球通脹料受以下因素影響
1. 能源市場或依舊處於緊平衡狀態
今次冬季能源緊缺風險猶存,且2022年冬季天然氣庫存大量消耗後,2023年冬季歐元區的能源風險或將進一步加大。同時,能源轉型長期性抬升成本,在新能源的穩定性與抗風險能力不足的背景下,短時間內對於舊能源的依賴度難以大幅下降。另外,OPEC+的決策邏輯變化、中國經濟重啟帶來能源需求回升、地緣政治局勢尚不明朗等因素,均是國際能源價格波動的潛在風險點。
2. 疫情長期影響與就業恢復不足
疫情之後,全球勞動力供給恢復遲緩。國際勞工組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全球工作時間較2019年底仍下降了1.4%。這背後可能的原因包括新冠疫情仍在壓制居民實際工作時長、部分勞動力永久性退出就業市場等。勞動力市場吃緊,或將持續引發工資上漲壓力,加劇企業成本負擔的同時,「工資-通脹」螺旋風險也在上升。
3. 國際供應鏈尚未完全修復
當前,國際航運價格仍明顯高於疫情前水平。截至2022年11月,波羅的海貨運指數和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較2019年同期仍分別高出136%和71%。同時,海外倉儲環節的壓力更甚。美國物流經理人指數(LMI)顯示,截至2022年11月,庫存成本和倉儲價格指數持續高於70,仍處於快速攀升階段。此外,新冠疫情暴發後,經濟全球化進程進一步放緩,尤其是歐美髮達國家對於產業鏈的安全性、穩定性和自主性有更高訴求,也意味著國際分工的成本優勢可能長期性下降。
4. 海外貨幣緊縮在遏制通脹方面存在局限性
一方面,美歐發達經濟體加息過程中,大量資金回流本土,實質上填補了本幣流動性,部分抵消了貨幣緊縮的效果。另一方面,在通脹衝擊、政治決策等因素的製約下,海外發達經濟體大範圍實行「緊財政」難度較大,而在財政退坡不足的情況下,貨幣緊縮可能「獨木難支」。綜合來看,預計2023年大部分經濟體通脹率水平仍將明顯高於2015至`2019年平均水平、也高於2%的普遍通脹目標水平。
另方面,而全球貨幣政策保持緊縮立場,將削弱經濟增長前景。於2022年,美國聯儲局連續加息7次,至4.25%。最新點陣圖顯示,2023年美國政策利率高點大概率超過5%。
儲局主席鮑威爾強調加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更是較為明確地表示2023年可能不會減息。
預期2023年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寬鬆的希望不大,美、歐等經濟體政策利率仍將處於高位,對經濟基本面的壓製作用將持續顯現。
至於經濟方面,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不容低估。2022年以來,美國國內通脹迅速升溫,美聯儲不斷加快加息步伐,市場對於美國經濟衰退的預期亦不斷發酵。相比美國,歐洲經濟前景更不樂觀。首先,歐洲目前通脹率更高、對消費的壓制更大。而發達市場需求萎縮,使新興市場處於不利環境。
海外經濟衰退風險增
至於海外經濟衰退風險逐漸加大,內地外經濟周期再度錯位,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將發揮「壓艙石」的作用。不過,外需對中國經濟的支持將進一步減弱,中國經濟將從「外循環」更多轉向依賴「內循環」。
一方面,2023年中國出口市場佔有率的優勢有望延續,但貨幣緊縮和去庫存開啟所帶來的外需收縮,將成為我國出口面臨的主要壓力。另一方面,全球供應鏈重置的可能性,會給中國出口的持續增長帶來潛在壓力。尤其是,防疫政策的演變、歐美髮達經濟體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訴求提升、關鍵領域大國博弈日益加劇等因素,均可能會給國內供應鏈帶來潛在壓力。
隨着「內循環」重要性的提升,以及海外發達經濟體貨幣緊縮接近終點,國內財政、貨幣政策空間有望逐步打開。
報告來源:平安證券
編輯:錢家鋒
★★季季新出電子書-新書預告★★
新書出爐:加息潮下,金股滙債波動不已,從穩陣出發,躺着也要賺的角度,為你籌謀賺盡加息潮的電子書系列──《賺盡加息潮(第1冊)-從息入手》已經登場,訂戶可按此登入盡覽;第2冊《賺盡加息潮(第2冊)-讓時間幫你揾錢》即將緊接推出,密切留意最新推廣!
更多精彩電子書選擇,可按此登入電子書架,豐富藏書無限瀏覽。
...
【全新訂戶限定】$10訂閱指定計劃,即可飽覽三大頻道及電子書系列!
計劃詳情
撰文 : 錢家鋒
欄名 : 大行有路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