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盤貨量充足 發展商定價難進取
中港兩地有序通關,以及放寬檢疫措施後,本港樓市持續復常,而農曆新年假期結束後,多個新盤已醞釀登場,準備搶閘成兔年頭炮,雖然近期成交勢頭往上,但新盤供應及存量充足下,預料發展商開價較為保守,短期內難以做到「有量又有價」。
據房屋局資料,截至去年第四季,一手貨尾量升至1.6萬伙,較去年第三季增近7%,繼續創2007年初以來新高,至於今年可推售的全新盤,亦涉及約4.3萬伙,連同貨尾計算,即有約5.9萬伙可供選擇,若以過去5年,每年平均售出約1.5萬一手單位計,足夠近4年的銷售量。
而且個別地區,更甚為「重貨」,作為市區新樓供應庫的啟德,撇除發售中的餘貨盤,有機會在今年推出的新盤就涉及約10個,提供約1.1萬伙;而近年政府大力拓展的北部都會區,也有約11個新盤排隊出擊,涉及多達8,300伙。
由於相關地區的新盤,彼此間的客源、單位賣點,甚至周遭配套相似,難免出現相互搶客的情況,為求突圍而出,自然要在價錢上花心思。
另一方面,目前樓市仍以本地用家主導,不少為手頭資金有限的上車客、首置客,承價能力較弱,全新盤開價若太進取,遠偏離同區項目的價錢,未必能吸引準買家入票認購,假如首輪銷情未如理想,勢必大大打擊往後的銷售計劃。
值得一提,本月暫至29日,一手市場已錄470宗成交,較上月全月約275宗,大升約70%,並創4個月以來高位,承接力不俗,但能否一步到位,重回疫情前水平,需要觀察往後息口走勢,以及內地客南下購貨的情況。而且以二手為例,雖然屋苑成交量顯著回升,但亦有業主寧願輸少當贏,蝕讓離場,現階段未宜對市況過分樂觀。
記者:李偉航
▲ 新盤貨量充足 發展商定價難進取
欄名 : 樓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