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貨幣短期升勢過度(新增目標價表)
亞洲外滙兌美元在1月份進一步上漲2%至4.9%,反映投資者看好中國內地重啟經濟會令區內貨幣受惠。亞元指數連升3個月,並較去年10月的低位累積反彈逾8%,亦較2009年第一季環球金融危機後的升勢更為急勁。由於環球衰退風險確實近在眉睫,亞洲外滙的V形反彈勢頭似乎已脫離現實。
內地經濟在疫情後的復甦走勢反覆,為亞洲外滙帶來不確定因素。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在今年第一季處於向下的趨勢,要到第二季才呈現較強勁的復甦。雖然首輪疫情或已過去,但農曆新年後仍存在爆發多輪感染的風險,有機會導致經濟延遲反彈。




滙價方面,美元兌人民幣由去年11月份的7.2回落至今年1月底約6.75水平,很可能已全面反映政策大轉向,以至透過消費帶動復甦政策的利好因素。遠期點子處於負數水平,亦成為阻礙出口商在現水平賣出美元的主要因素。本行認為,中國的出口收縮狀況必須逆轉,人民幣才能進一步展現持久的強勢。
兌大多數亞幣已跌至超賣區 美元將現反彈
我們重申亞洲外滙今年「先苦後甜」的展望,表現取決於內地重新參與全球經濟和貿易活動的進展。以目前現貨滙率及相對於全球及中國經濟實況而言,亞洲外滙的估值偏高。技術分析顯示,美元兌大多數亞洲貨幣已跌至超賣區域,這預示亞洲外滙將會進入整固階段,或美元將會出現一段反彈期。
綜合而言,本行預期亞洲外滙兌美元在2023年上半年從現水平廣泛回軟,並在內地呈現較明顯的經濟持久復甦迹象時,於下半年回升。美元兌人民幣方面,我們目前預期在年中為6.85, 隨後再度轉弱至年底的6.65。
新興市場貨幣方面,持續的加息周期即將結束,帶動全球承險意欲大幅反彈,與中國內地重啟經濟相關的交投活動帶來利好作用,以及資金在2023年初流入債券市場,均令東盟貨幣受惠。泰銖兌美元在3個月內收復2022年內的所有跌幅,而馬幣則已回升至去年四月份1美元兌4.24馬幣的水平。
隨着市場逐漸明白內地的復甦進程並非如想像般暢順,以及聯儲局堅維持「長期走高」的論調,投資者在今年上半年降低風險絕對不足為奇。因此,泰銖及馬幣可能於年中回落至1美元兌33及4.32, 隨後再度轉強至年底的32及4.2水平。
美元兌港元是1月份唯一呈現升勢的亞洲外滙,月內由7.8升至7.84。由於港元流動性充裕,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與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的息差重返正數,刺激有利美元的套息交易增加。目前的市場狀況......
......欲更詳細分析,訂戶可登入繼續瀏覽。
上月「大華展望」詳見:【下一頁】
編輯:蕭悅潾
作者為大華銀行大中華區環球主管李國基先生
延伸閱讀:★★《2023年電子書系列》層出不窮 ★★
新書出爐:2023年hket 35周年 10大電子書系列陸續上架,股市篇之《中港美股市拐點贏面比拼》已經登場,訂戶可按此登入盡覽。
更多精彩電子書選擇,可按此登入電子書架,豐富藏書無限瀏覽。
...
撰文 : 李國基 大華銀行大中華區環球主管
欄名 : 大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