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今年亞洲貨幣「先苦後甜」展望
亞洲貨幣兌美元在2月份全綫下跌,大部分貨幣更失守1月份的升幅,年初至今由升轉跌。美國聯儲局繼續抱持鷹派立場、投資組合資金外流再度引起關注,以及以中國重啟經濟為主題的相關外滙交易缺乏新催化劑,都是導致亞洲貨幣下跌的主因。




整體而言,我們重申今年亞洲貨幣「先苦後甜」的展望,區內貨幣兌美元在今年上半年維持疲弱,隨着聯儲局在下半年結束加息周期,以及中國經濟將會出現較明顯的持續復甦迹象,亞洲貨幣將在下半年回升。
美元兌人民幣在2月份由6.7反彈至6.97,反映中國疫情後的復甦走勢反覆。雖然國內旅遊業獲「報復式消費」,以及農曆新年期間錄得強勁的票房收入,但其他行業仍未因撤銷防疫措施而受惠。陷入困境的房地產業尚未出現明顯的見底回升迹象,而出口增長亦很可能因受到預期的全球經濟放緩而受到拖累。



基於近期內外的不明朗因素,本行預期美元兌人民幣升勢持續,今年第一季及第二季預測同為7.05(另可點擊圖片放大),而上次的預測分別為6.80及6.85,隨後逆轉升勢,第三季和第四季分別回落至6.9及6.8,而此前預測為6.75及6.65。
最後,中國於3月初舉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大),一如所料,當局在今次全國人大會議中確認今年經濟增長率為5%左右的展望。我們預期,當局會陸續推行新貨幣及財政措施,以增強經濟增長動力及信心;同時亦預料與經濟及市場相關的領導層會出現變動。若這成真,人民幣回升步伐超越基本預測,絕對不足為奇。



另外,部分東盟貨幣在今年初展現強勢,雖然我們準確預測,將會進入投資者降低風險的階段,惟滙率正常化的步伐卻超出本行的預期。泰銖及馬幣兌美元均失守1月份的全部升幅,更在2月份錄得多年來最高的單月跌幅:
- 泰銖:-6.6%;
- 馬幣:-4.8%。
在美元兌泰銖,以及美元兌馬幣,已遠超本行2023年上半年的上行目標後,本行上調今年的預測,包括......
上月「大華展望」詳見:【下一頁】
編輯:蕭悅潾
延伸閱讀:景順趙耀庭:顯示中國迅速復常數據不止PMI(第二版)
★★《2023年電子書系列》層出不窮 ★★
新書出爐:2023年hket 35周年 10大電子書系列,內容涵蓋股樓、中美政經形勢、股、樓投資、理財等範疇,並於首二季陸續上架,未成訂戶的朋友可以試閱價10元/月,便可無限瀏覽電子書架、《香港經濟日報》及《置業家居周刊》電子版。訂閱請按此。
...
【全新訂戶限定】$10訂閱指定計劃,即可飽覽三大頻道及電子書系列!
計劃詳情
撰文 : 李國基 大華銀行大中華區環球主管
欄名 : 大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