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萬九崖邊站 洪灝:瑞信沒了 風險還在

財金猛人追蹤 19:02 2023/03/20

分享:

分享:

瑞信(Credit Suisse)信心危機惡化,在瑞士政府、央行SNB等介入下,瑞銀集團(UBS)宣布同意以總額30億瑞郎代價收購瑞信,另外瑞士政府宣布,瑞信名義價值160億瑞郎的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被完全減記,相關投資者血本無歸。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指出,其它銀行的AT1債券價格將很可能下跌,並有可能危及到其它銀行的資本充足條件。

    點擊圖片放大
    +3
    +2

市場現在暫時認為瑞信的AT1債券減記是單一事件,不會蔓延到其它銀行。但是可以想像,其它銀行的AT1債券價格將很可能下跌,並有可能危及到其它銀行的資本充足條件。交易數據顯示,美國市場的金融條件並未收緊,而美國債券市場的隱含波動率與美股隱含波動率分道揚鑣,債券居然比股票還危險。

瑞信這個複雜的交易裡,最引人關注的是瑞士當局對於瑞信那160億瑞郎AT1債券的處理。令人費解的是,瑞銀的32億美元的收購款項,將付給瑞信的股東,而不是先兌付AT1債券持有人。畢竟,這些債券在資本結構裡優先於股票。

瑞信170億美元債券變廢紙? 認識何謂「可可債」

洪灝又形容瑞信的沒落「是一部內部風險嚴重失控的故事」:從當年一位瑞信的私行員工篡改客戶簽名進行交易,但瑞信因為看到紙上收益而不聞不問;到兩位總裁候選人在湖邊晚宴大打出手後,瑞信被發現對其幾個員工進行監控;再到2021年比爾王的Archegos爆倉,瑞信發現自己的不知不覺借出了近50億美元;最後,沙特的金主爸爸以合規為由拒絕進一步增資。股價從頂峰的80美元跌到了昨晚的一塊錢,堂堂的瑞士信貸跌成了瑞士借貸。

-------------

矽谷銀行、Signature Bank、瑞信(Credit Suisse)等一系列銀行爆發危機,擾動市場。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日前在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分享最新觀點,指出矽谷銀行事件反映美國國債安全性已存疑,美國經濟風險凝聚,同時對未來三年做出3點預判:

一、美元滙率將走弱;

二、新興市場表現將相對較強;

三、美國市場的巔峰可能已經在2022年一季度見到並過去了。

矽谷銀行、Signature Bank、瑞信這3個事件,導致美國和歐美的市場暴跌,也拖低香港市場也帶下去了。港股在去年反彈了50%之後,現在又回到了19000點左右。

在瑞士政府支持下,瑞銀將收購瑞信,緩解危機。那邊廂,市傳美國政府正向「股神」巴菲特尋求化解美國中小銀行危機的方法,詳見:美股等股神打救 大摩首席分析師:見熊市

123

    點擊圖片放大
    +2

專訪「英SIR」黃國英 談港股「局部牛市」【下一頁

洪灝點出市場現正出現的2個「怪現象」:「一般來說,在避險情緒高漲、市場要找地方避險的時候,美元它的匯率是應該上升的,美元是應該走強的。但是很奇怪的是,在過去幾天,美元反而是走弱的,尤其是相對於人民幣和其他主要的新興市場貨幣,它居然是走弱的。」

第二個「怪現象」是買美債回報差。美債應該是所有人心裡頭最重要的一個安全資產,美債10年的收益率,決定了全球的無風險利率。「去年(2022年)美債的名義回報率是1800年以來,有史以來,我們有數據以來,我見過得最差的,比歷史上任何一年都要差。你想像一下,在這期間,包括了一戰、二戰、美國南北戰爭等等這麼多次戰爭,居然去年美債的回報率是200多年以來最差的。很奇怪,最安全的地方變成了最危險的地方,沒有地方躲。

這一切反映,到了2023年,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不過,洪灝認為很多人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還在賭美聯儲降息,結果一看,標普還在4000點左右,美國股票市場的估值、還在歷史均值以上一倍標準差之外。

美國經濟周期正快速下行

    點擊圖片放大
    +3
    +2

洪灝素來擅長經濟周期的量化分析,通過量化模型的模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一個實體經濟裡頭經濟周期是怎麼樣運行的;以及在經濟周期運行的時候,其他的宏觀經濟指標是如何反映經濟周期的運行。

他和他的團隊建立了美國經濟周期的一個量化指標。並和美國的S&P標普的年化收益率、標普全體上市公司EPS每股盈利變化、美國的工業產值、美國的產能利用率、美國的經濟領先指標、美國資本支出變化,6個宏觀做比較以確認相關性。得出的結論是:美國的經濟周期指標正在快速地下行。

「在這個時候,在周期下行的時候,就是風險凝聚爆發的時候,也是美聯儲每次加息把美國的經濟加爆的時候。實體經濟裡頭前期積累風險的集中釋放,這個就是周期的力量,這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因此在我們看到,美國的股票市場還在歷史相對高位的時候,我們就規避。」

不過,市場目前仍在炒「壞消息升市」,賭美聯儲降息帶升大市。洪灝指出,市場美聯儲降息是對於經濟弱勢的一個反應。「我做了這麼多量化的研究,美聯儲幾百個PhD,他做的量化研究可能比我多,但是,他的結論不一定比我們正確,因為他們的屁股決定了他們的腦袋。」

未來幾年很可能看到美元弱勢

    點擊圖片放大
    +2

美元滙率走勢,也是判斷美國經濟走向的重要指標,因為一個國家的滙率,是這個國家相對國力強勢最重要的表現之一,它反映了一個國家國內和國外貨幣政策選擇的情況、經濟增長的情況,及勞動生產率提高相對變化的情況。

「一般來說,比如我們中國從2001年到2010年,我們經歷了十年的快速的『入世』之後的發展。人民幣從8點幾一直走強走到6。」

「美元正好是我們的相反。我們做美國的經常賬戶(current account)和美國GDP的一個比較。經常賬戶的赤字在GDP的佔比是在不斷地惡化,變得越來越負。未來幾年,美元的匯率很可能是向下。」

美國現在對中國圍追堵截,技術出口封鎖,各方都說中美經濟開始脫鉤,但洪灝指出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你看一下中美的貿易,在過去的三年,美國對華的貿易赤字達到歷史最高,中國的貿易的盈餘達到歷史最高,中國的current account surplus達到歷史最高。誰在存錢,誰手上有現金,一目了然。所以,未來幾年,很可能我們看到的是美元的弱勢。」

新興市場表現將相對強勢

    點擊圖片放大

美元的弱勢如果反映在金融市場上,它將如何的反映?洪灝把美元的周期性、和美國市場資產價格相對於新興市場的相對表現,做一個比較。

「基本上,美元大的周期,每一個周期大概17年,前7年是上升,後10年下降。」

美國資產價格的相對表現,在2000年3月,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時候,達到了一個頂峰。第二,在2022年的2月份到3月份這個時候,再一次美國市場的相對表現達到了頂峰。現在是將隨著美元滙率的周期的弱勢,開始往下走。

現在美元還是60%的全球外滙儲備,在國際市場進行交易的時候,絕大部分的商品和資產的定價都是以美元定價。在美元匯率走軟的時候,以美元定價的金融資產和商業資產的價值相對於美元,它是應該走強的。或者美國的相對表現應該是相對弱的。

在未來的三年裡頭,洪灝認為:

首先,美元匯率走弱;

第二,新興市場相對表現得較強;

以及美國市場的巔峰很可能在2022年的一季度已經過去了。

剩下我們將會觀察到美國市場,美國資產價格相對的弱勢,尤其是相對於新興市場。

記者:陳煒傑

★★《2023年電子書系列》層出不窮 ★★
新書出爐:2023年hket 35周年 10大電子書系列,內容涵蓋股樓、中美政經形勢、股、樓投資、理財等範疇,並於首二季陸續上架,未成訂戶的朋友可以試閱價10元/月,便可無限瀏覽電子書架、《香港經濟日報》及《置業家居周刊》電子版。訂閱請按此

 

...

撰文 : 陳煒傑 MONEY TIMES

欄名 : 名家看法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