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基金:國企改革及醫藥板塊潛力分析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於2022年收官,隨着2023年的到來,新一輪國企改革正逐步開啟。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國企改革的重點任務,對比前兩年,今年的國企改革政策更為細緻和深化。
3月3日,國資委啟動國有企業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3月16日,國資委發表文章《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經驗總結與未來展望》,設置了更具針對性、細緻化的國企改革考核指標。
文章提出要更好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大對新一代訊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綠色環保等產業的投資力度。並且在對央企的考核質保上增加了淨資產回報率、營業現金比率指標,對於企業經營品質和價值創造更加重視。我們相信受政策支持,「國企改革」的投資主題是未來一段時間不可忽視的投資方向。


就「國企改革」概念下的細分板塊而言,我們較為期待醫藥板塊當中相關標的表現。以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作為香港醫藥板塊的代表,經歷了過去2年漫長的回調和築底,指數於去年10月初觸及歷史低位。其中的國企標的也達到了歷史低位的估值水準。隨後受市場回升、政策擔憂緩解的影響,「醫藥板塊」自去年10月開始反彈,截至今年3月底,指數錄得26.9%升幅,國企標的在此基礎上,疊加國企改革政策利好的推動,錄得行業平均或者更高的漲幅(注1)。
以醫藥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兼央企的國藥集團改革為例,國藥集團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唯一一家以生命健康為主業的中央企業,旗下有 1,600 餘家子公司, 8家上市公司。 主營分銷業務的國藥控股 (01099) 在香港上市,是恒生上市生物科技指數十大權重股之一。其他7間公司國藥一致、天壇生物、現代製藥、中國中藥、太極集團、九強生物在A股上市(注2)。
按照政策要求,未來國企改革主要在資產整合、資本運作、效率和機制三個維度進行改善,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資產注入、股權激勵等方式,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經營機制,最終達到提高資本運營效率和企業活力的目標。
在遵循國企改革的要求下,過去為解決各子公司主營業務不夠聚焦、資源配置分散等問題,國藥集團對其發展模式、組織架構、公司治理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化學製藥創新改革:將原本分散於四個主體、三家上市公司的20多家化學製藥企業整合入A股上市平臺國藥現代,組建了中國第四大化學製藥企業,提高了戰略貫徹力度,釋放了規模效應,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 區域整合:國藥一致、國藥股份等上市公司先後實施資產重組,有效解決了同區域內重複投資、同業競爭問題,實現了區域市場的一體化運營;
三、分銷領域:將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流通企業國藥器材注入港股上市公司國藥控股,加快藥品流通、器械流通和醫藥零售的三網融合,實施門店網、視頻網、電子商務網三網合一,鞏固和提升了作為中國最大醫藥商業企業的龍頭地位。近年來醫改不斷推進藥品和醫療耗材集中採購政策,令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從而亦鞏固了國藥控股在產業鏈中的地位。
總結來看,中國國企改革是今年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持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資產合理定價的目標,有助於提高資本市場對於國有企業的關注度、認知度和對其業務運營的認可度,將推動國有企業的估值重估和修復。
雖然國企業績增長速度相對平緩,但運營的穩健性、財務指標的健康度和波動性正在不斷改善。與此同時目前大部分上市央企的估值水準仍處於歷史底部,具有較高的修復空間。投資者可以持續關注國企估值重估和回歸帶來的投資新趨勢。
(注1:資料來源:彭博,截至2023年3月31日。以上資訊僅供參考及說明用途,投資涉及風險 ,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
(注2:資訊僅供參考,不作為個股推薦。)
資料來源:彭博,華夏基金(香港),截至2023年3月31日。
★★《2023年電子書系列》層出不窮 ★★
新書出爐:2023年hket 35周年 10大電子書系列,內容涵蓋股樓、中美政經形勢、股、樓投資、理財等範疇,並於首二季陸續上架,未成訂戶的朋友可以試閱價10元/月,便可無限瀏覽電子書架、《香港經濟日報》及《置業家居周刊》電子版。訂閱請按此。
...
撰文 : 張鈞 華夏基金(香港) 基金經理,研究部主管
欄名 : 縱橫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