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藥板塊蘊含巨大潛力

財金猛人追蹤 11:00 2023/04/19

分享:

分享:

前期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從1月底調整至4月初,最大下跌幅度為22.6%,在從去年10月初開始反彈了三個半月的快速反彈之後,指數經歷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注1)。

我們認為調整已經比較充分。前期造成調整的主要原因,我們判斷外部因素是主導,包括2月份開始歐美市場金融機構的風險事件,帶來了全球投資資金的風險偏好下降,美國相對強勁的就業數據和偏高的通脹水平,美聯儲維持偏鷹派的態度,美元兌港幣滙率保持在7.85的水平,投資資金的壓力帶來了市場的調整。

點擊圖片放大

另一個角度,前期三個多月的快速上漲也存在技術性調整的需要。香港醫藥板塊經過調整之後,已經進入了性價比較高的區間。

行業本身角度,隨着中國走出疫情,醫院端運行逐步恢復正常,創新藥物、企業研發運營都逐步進入正常狀態;而中國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佔比提升的邏輯依然不變。

我們判斷中國醫藥產業在2023年會繼續呈現,處方藥銷售恢復、創新佔比提升、企業研發投入恢復正常的特點,我們看好中國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前景。

關於醫藥板塊,除了國企改革的機會外,創新藥也是生物醫藥行業中一個具有潛力的細分板塊。

中國本土市場的創新藥佔比會不斷貼近全球水平

創新藥是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未在任何國家銷售的新藥,通常強調具有新的化學結構和治療用途。2021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約為1.4萬億美元,其中創新藥市場約佔9,600億美元,仿製藥市場預計為4,318億美元,創新藥市場佔比為69%。

美國作為全球醫藥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市場創新藥的市場佔比一直保持在80%左右,醫藥市場的發展主要依賴創新藥驅動。根據沙利文統計,2019年國內創新藥市場份額僅有7%,遠低於全球市場和美國市場的水平(注2)。

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創新藥市場的發展和兩個因素有關,首先是經濟發展的水平和醫保資金的支付能力,該國家和地區的醫保政策較快的將創新藥納入醫保支付目錄,會推動創新藥滲透率提升和市場擴大;其次是該國家和地區的對創新藥的研發投入和監管批准速度。

隨着中國2015年開始的藥品監管體系改革和2018年開始醫保體系改革,中國的創新審評審批政策體系和醫保納入並報銷創新藥的支付政策體系已經構建完成並且逐步完善。

2017年以來中國批准的創新藥產品數量在不斷提升、產品審批所需時間不斷下降、已經獲批的產品銷售份額在不斷上升。中國的創新藥市場近幾年快速發展,海外企業和中國本土企業的創新藥產品在市場當中的份額不斷提升。我們預計中國藥品市場當中的創新藥份額會逐步貼近全球水平。

中國創新藥的全球化拓展在不斷推進

中國的生物科技產業,包括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以及服務於企業研發創新的研發外包產業,不僅面對中國的醫療市場,其在全球醫療市場的當中的競爭力也在不斷提升。

最早時候,中國醫療產業參與全球市場主要是大宗原料藥和低值耗材的代工,隨着產業的發展和企業能力的提升,中國的研發外包產業的全球市場當中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而近三四年,中國企業研發的創新藥專案,愈來愈多同時開展中國和歐美國家的臨床試驗,可以觀察到在前沿靶點的研發上,中國生物科技企業的研發進度也愈發靠前。

在免疫雙抗、細胞治療、ADC等領域,中國企業的臨床開發數量和進度已經貼近全球領先水平。

中國生物科技產業的全球對外授權案例數量和金額,在2018年之後不斷提升。依據醫藥魔方的數據統計,2018年中國企業對外授權數量有24個(包括具體產品和技術平台對外授權),合約總金額為24億美金,到2022年對外授權數量達到75個,合約總金額達到276億美金的水平(注3)。對外授權的數量和金額可以側面驗證中國企業研發水平和實力被國際企業認可。

假以時日,如果中國企業產品進入歐美國家市場沒有被加以政策性限制,中國生物科技企業拓展全球市場的步伐也會愈來愈快。

中國創新藥優質企業的上市地集中在香港

隨着香港市場推出了18A上市規則,香港吸引了大量中國生物科技企業來港上市融資。

香港市場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國際化和彈性的上市等資本市場制度,其次是美元融資。創新藥物的研發的一個特點是投入金額大、投入周期長。其他國家資本市場的經驗顯示,能夠在企業發展早期階段就上市,上市後企業能夠方便融資,早期投資的資本能夠方便退出,這樣的資本市場制度特點會契合創新藥物企業或者生物科技企業的產業特點,有助於產業的發展,香港的資本市場制度符合這個特點。

另外,中國企業要不斷發展,需要進入國際市場,而在國際市場推動研發和臨床試驗需要國際資本,香港市場的融資是港幣美元,對企業也會有較大的吸引力。基於此,香港市場吸引了一大批優質的生物科技企業來港上市。

生物科技板塊的投資,除了受到自身產業發展基本面的影響,作為香港市場的一部分,也同時受到全球投資資本風險偏好的影響。在美國加息周期和全球地緣政治不穩定的影響下,2021年以來板塊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

我們認為調整已經相對充分,而驅動產業長期發展的中國市場創新藥佔比提升、中國企業全球不斷拓展的核心邏輯並未發生變化,長期依舊是具備很大潛力的投資板塊。

(注1:數據來源:彭博,華夏基金(香港),截至2023年4月14日。)

(注2:數據來源:申萬宏源,華夏基金(香港),截至2022年12月31日。)

(注3:數據來源:醫藥魔方,華夏基金(香港),截至2022年12月31日。)

編輯:陳文政

★★《2023年電子書系列》層出不窮 ★★

新書出爐:2023年hket 35周年 10大電子書系列,內容涵蓋股樓、中美政經形勢、股、樓投資、理財等範疇,並於首二季陸續上架,未成訂戶的朋友可以試閱價10元/月,便可無限瀏覽電子書架、《香港經濟日報》及《置業家居周刊》電子版。訂閱請按此

...

撰文 : 張鈞 華夏基金(香港)基金經理,研究部主管

欄名 : 縱橫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