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財富李曉翀:消費電子拐點未見

財金猛人追蹤 16:53 2023/05/08

分享:

分享:

踏入五月,夏日並未傾情,筆者未至於手攜西裝外套,正所謂「未食五月糉,寒衣未入櫳」,大市亦然,稍有外圍風吹草動,恒指亦要回至兩萬點之下波動,市場短期的取態依然謹慎。

點擊圖片放大

年初至今,「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簡稱:「中特估」)與人工智能概念股一直是港股資金活躍度最高的兩個題材,除了短綫吼節日題材外,其他板塊交投低,轉章難度頗高。

內地五一假期高頻數據出爐,說明提早炒作的旅遊、影視、濠賭股方向正確,埋單計數短綫回報亦不錯,順藤摸瓜的話,更盡興的「十一黃金周」相信備受期待。

點擊圖片放大

有資金炒作節日受惠股,算是疫後重現正常的板塊輪動,不過留意到重磅科技股的交投表現,可解釋為恒指近期浮沉在兩萬點,連帶拖累新股市場近期表現。

不過,近期友邦保險 (01299) 、中國平安 (02318) 公布季績後帶動整體保險股有炒作,而內險股,特別是壽險龍頭的漲幅亦加快,說明觀望人士開始落場,憧憬相關股份估值追落後的空間。估值提升邏輯若有多角度足以吸引中綫資金關注,即使是「中特估」水尾,下注者亦心甘命抵,何況現時並不似,天然優勢是大部分屬AH股,炒溢價縮窄具信服的理由。

消費電子拐點未見

剛過去的4月,部分海內外半導體公司的季績都揭開了消費電子首季仍低迷的序幕。從存儲企業、晶圓代工廠、邏輯芯片、模擬芯片及射頻芯片的龍頭企業,到下游的手機、電腦企業公布季績的表現及指引均不理想,令市場延後了消費電子復甦的預期。雖然,5月初蘋果公司(美:AAPL) 最新季績顯示,iPhone業務勝市場預期,但其整體營收已連續兩個季度按年下滑,亦不算什麼好兆頭。

消費電子從去年上半年開始一直備受關注,由於疫情時期在家工作的需求激增,加上手機換機周期的延長,拖累了疫後需求,拐點遲遲未見。

4月底,科技產業分析機構Canalys發布今年首季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數據,2023第一季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按年降13%至2.7億台,反映市場需求仍低迷。

此外,不止是手機,電腦的需求同樣低迷。同是4月底,行業跟蹤機構Omdia數據顯示,便攜電腦面板,包括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於2022年的總出貨量達到了4.8億片。 這不僅是自2020年以來,首次年出貨量低於5億片,還是自2019年來首次按年下滑16%。另外,蘋果首季mac電腦下滑,亦可說明今年以來的需求遜預期。

不過,消費電子產業鏈並不是一味充斥著壞消息,筆者早前提及存儲企業見底先兆,最新進展亦見積極。有報道指出三星(Samsung)日前也已通知經銷代理商,將不再以低於當前價格出售動態隨機存取存儲芯片(DRAM)芯片。 從今年4月現貨價格表現來看,DRAM報價跌幅已明顯收斂,各項規格的單月跌幅均縮小至5%以內,甚至有產品價格已止跌上漲。

港股消費電子股方面,舜宇光學 (02382) 、小米 (01810) 、比亞迪電子 (00285) 、高偉電子 (01415) 等在4月有不同程度的跌幅,舜宇方面整體股價走勢最弱,首先只得中期業績,其次收入佔比來自蘋果方面仍低,雖然炒作蘋果概念從不缺席,但始終有數得計,短期難持續高估值,周綫圖看仍處於下降軌,幸來自汽車鏡頭的收入仍逐步提升,而且每月有運營數據(見圖),長遠看仍值關注,持貨者短期宜「柄埋一邊」。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執筆之時,沒有持有上述股票。)

作者:復星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研究部助理副總裁李曉翀

編輯:鍾采餘

★★ 2023年10大電子書 陸續上架 ★★

hket 35周年推 10大電子書,內容涉及不同範疇,包括投資、中美政經形勢、樓市分析、理財等等,現正陸續上架!10本電子書,總有一本啱你睇!現只要以10元/月即可成為我們的訂戶,隨時隨地盡覽各本電子書,更可享閱《香港經濟日報》及《置業家居周刊》電子版。如欲獲取更多詳情,請按此

...

撰文 : 李曉翀 復星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研究部助理副總裁

欄名 : 無寶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