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中國復甦還需財政給力(第二版)

財金猛人追蹤 10:35 2023/05/10

分享:

分享:

前文所說,中國第一季經濟實現了温和復甦,得益於疫後重啟效應,接觸性消費、出口表現明顯好於預期。

但是,沈建光認為,經濟復甦前景仍有較大不確定性,出口指標分化、消費復甦放緩及資金空轉等問題凸顯。同時,內生動力有待進一步修復,青年失業加劇、民間投資低迷及通縮壓力加大,仍在制約經濟回暖。

展望第二季,沈建光預計,在低基數下,中國經濟數據按年將明顯走高,但真實恢復情況還需客觀分析,更加應該看按月數據。至於下半年情況,更取決於全球經濟和中國政策走向。

有關中國貨幣政策走向,請按管濤: 料下半年中國幣策邊際收斂

----------

第一版

內地首季經濟實現了温和復甦,接觸性消費、出口表現明顯好於預期,而投行等機構紛紛上調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惟4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此番說話如何解讀呢?

不過,沈建光表示,中國首季GDP超市場預期,但復甦力度較為温和、內生動力仍不足。

點擊圖片放大

專訪 富達繆子美 談4大投資主題【下一頁

沈建光稱,內地第一季GDP得益於去年底新冠防控政策優化,今年初中國經濟有所修復,但復甦力度較為温和、內生動力依然不足,主要分為兩方面:

(1)數據表現超預期背後潛在基數效應因素。沈建光指,中國出口、消費、信貸等數據表現超預期的背後,短期有接觸性服務需求的報復性反彈,以及基數效應等因素。

(2)就業、投資及物價等數據仍然疲軟。沈建光續指,就業、利潤、投資及物價等數據仍然疲軟,特別是青年就業形勢嚴峻、民間投資低迷及通縮壓力加大均指向內生動力偏弱。

他認為,要推動中國經濟從「疫後重啟」轉向「全面恢復」。在政策方面,財政政策特別是中央財政還有進一步發力空間。例如,降低企業負擔如社保和公積金費率,向中低收入群體發放現金補貼或消費券,推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等,提振微觀主體信心。

點擊圖片放大

內地企業面臨通縮壓力

其中,3月物價指標走低,通縮壓力有所加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3月CPI按年降至0.7%(見圖一),是2021年10月以來新低。

-受能源價格下降和車企降價促銷影響,工業消費品價格由2月上漲0.5%轉為下降0.8%,其中汽油、柴油價格分別下降6.6%、7.3%;燃油小汽車價格下降4.5%。

值得留意是,沈建光表示:

3月PPI按年進一步降至-2.5%,反映出企業已經在面臨通縮的壓力。

內地第一季GDP按年增長達到4.5%,超出市場4%的預期,接觸性消費快速回暖,帶動首季社零及出口數據表現回升反彈。這令投行等機構上調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而部分預測甚至達到6.0%以上。

不過,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卻認為,社零、出口及信貸表現超預期數據的背後還有諸多隱憂……更多內容,用戶請登入。

(持續更新)

報告來源:沈建光博士宏觀研究院
編輯:鍾采餘

★★ 2023年10大電子書 陸續上架 ★★

hket 35周年推 10大電子書,內容涉及不同範疇,包括投資、中美政經形勢、樓市分析、理財等等,現正陸續上架!10本電子書,總有一本啱你睇!現只要以10元/月即可成為我們的訂戶,隨時隨地盡覽各本電子書,更可享閱《香港經濟日報》及《置業家居周刊》電子版。如欲獲取更多詳情,請按此

...

撰文 : 鍾采餘 MoneyTimes

欄名 : 名家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