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疲弱4月CPI僅升0.1% 市場憂「類通縮」何時了
內地4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按年升0.1%,低於預期的0.3%,創2021年2月以來最低水平;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按年降3.6%,降幅超過預期的3.3%,為2020年5月以來最大降幅。今年以來,中國CPI和PPI持續低於市場預期,引發「通縮」熱議。對此平安證券指出重點討論物價讀數偏低原因、物價數據反映的經濟復甦成色,並對年內中國物價走勢進行預判。


現時市場熱議「類通縮」現象,本質上是在擔憂經濟復甦的成色、後續宏觀政策的趨向。中國經濟復甦在物價數據上還是有所體現的,如3月核心CPI同比回升,商品和服務消費的不少分項表現偏強。但結合經濟數據觀察,居民消費增長的動能還需進一步夯實。
類通縮 為穩增長政策發力創造較好環境
不過,「類通縮」的物價讀數為穩增長政策發力創造了較好環境。對貨幣政策而言,第二季核心通脹壓力暫且不大,加之美國聯儲局加息接近尾聲,是偏寬鬆操作的重要窗口期,若國內需求恢復勢頭不及預期,仍有必要「精準」發力支持內需回穩。對財政政策而言,當前工業品價格處於較低水平,有必要加快基建投資進度,增加形成實物工作量,刺激原材料需求,進一步推動經濟復甦。
數據上,3月份CPI和PPI表現低迷,其中存在海外和暫時性的3種因素的擾動:
1. 海外從「輸入通脹」轉為「輸入通縮」
去年同期俄烏衝突升級,期間國際能源、糧食、金屬價格飆升,一度助推中國物價增速,但今年同比讀數較快下行,對物價形成拖累;
2. 「豬周期」進入下行階段
去年三季度生豬養殖端存在壓欄惜售和二次育肥的投機行為,大體重豬源陸續出欄使豬周期拐點前置,去年年末至今年春節期間豬肉價格旺季不旺,較快下行;
3. 汽車行業3月掀起「價格戰」
導致CPI交通工具分項創下有統計以來的單月最大跌幅,我們測算其拖累3月CPI按月0.05個百分點(3月CPI按月為-0.3%)。
料下半年物價基數走低 內生需求有望滯後回升
對於「類通縮」何時了的問題,平安證券預計2023年第二季中國CPI同比增速低位運行、PPI持續處於收縮區間。不過,國內物價的「類通縮」是暫時性的:下半年物價基數走低、內生需求有望滯後回升,國內物價同比讀數將自低位逐步回升,核心CPI可能逐步向1.5至2%的合理區間回歸。
PPI方面,預計新漲價因素對PPI的貢獻偏弱,2023年PPI增速中樞為負。中性情形下,預計2023年PPI中樞為-1.5%,二季度至四季度PPI按年增速分別為-3.0%、-1.0%、-0.4%。
報告來源:平安證券
編輯:錢家鋒
★★ 2023年10大電子書 陸續上架 ★★
hket 35周年推 10大電子書,內容涉及不同範疇,包括投資、中美政經形勢、樓市分析、理財等等,現正陸續上架!10本電子書,總有一本啱你睇! 現只要以10元/月即可成為我們的訂戶,隨時隨地盡覽各本電子書,更可享閱《香港經濟日報》及《置業家居周刊》電子版。如欲獲取更多詳情,請按此
...
撰文 : 錢家鋒 Money Times
欄名 : 大行有路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