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餘震衍道德風險 投資者危機後部署

財金猛人追蹤 10:54 2023/05/10

分享:

分享:

第一信託銀行終抵不住銀行危機餘震,外流存款超過1,000億美元,更在公布今年首季業績後,銀行總資產包括貸款、證券及存款組合(總共價值約2,950億美元)需交予監管機構,再轉售予摩根大通。

點擊圖片放大

回顧危機至今,無論是矽谷銀行、標誌銀行或第一信託銀行,縱使獲存款計劃保障及獲多間銀行聯合支援,同樣是面對倒閉命運,可見援助能短期提振市場情緒,卻非投資者理想的解決方案,而現時更引發潛在道德風險,投資者應如何看待事件?

拯救行動未能撲火   資金以外的後續問題

美國政府雖然已透過存款擔保,加上美聯儲配合「稍微」改變加息幅度,兼多間銀行的聯合相助,算是成功遏止銀行危機大幅擴散,但當中卻衍生的道德風險的問題。

所謂道德風險,即指合約內其中一方(如銀行)被要求就事件「承擔更多風險」或「獲准忽視防範風險的必要性」。以矽銀事件為例,受高盈利前景吸引而全力投入高風險的創科行業,雖然銀行倒閉,但銀行監管機構並無讓其存款「完全消失」,以介入援助的方式提供存款資金擔保,不少銀行會將此視為其救生圈,有機會鼓吹業界的不負責任行為。

無可否仍,監管機構的快速行動挽回了大眾對銀行體系的部分信心,但不代表危機完全翻篇。摩根大通行政總裁Jamie Dimon曾發言表示危機已基本結束,但仍有人認為銀行業或會出現更多不穩定因素,第一信託銀行相繼倒閉或會引起更多恐慌,而其影響根本無法預測,回顧較早前,大眾對銀行業穩定性的擔憂甚至一度使美國地區性銀行股股價下跌。

美聯儲再度加息   洞識當中投資契機

於5月3日,美聯儲公布再次加息0.25厘,結果符合市場預期,更重要的是,美聯儲的最新聲明中並無表示會進一步加息,預示有機會暫停加息周期。但由於通脹率依然高企,勞動力市場仍在降温,換言之即是可能會再加息,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於會議後亦表示:如有必要,委員會將有進一步行動來應付額外情況。同時,再強調今年內的減息機會不高,跟市場認為今年下半年開始減息的期望形成落差。

雖然今年內減息的機會較低,但從投資角度而言,美聯儲自2022年為抗通脹開始積極加息,此舉推高了短期美國國債(尤其是剩餘年期為1-3個月的美債)收益率達10年高位,創造了投資短期美國國債的契機;市場更有投資產品專門就短期美國國債而建構,提供高達5.3%的年化收益率,有別於銀行的定存計劃,這些投資產品無鎖定期、無最低存款要求、無入息要求,更無收益上限,助投資者賺盡全額利率。

由於美國國債由美國政府發行,違約的機率微乎其微,而美國政府履行債務義務的歷史悠久,可透過提高稅收或發行更多鈔票來償還債務,使國債幾乎無信貸風險,建議投資者可將這項資產納入個人組合中,或透過市場上的現金收益組合投資短期美國債券,作為現金管理的投資工具之一,為手上的閒置現金增值。

編輯:陳文政

★★ 2023年10大電子書 陸續上架 ★★

hket 35周年推 10大電子書,內容涉及不同範疇,包括投資、中美政經形勢、樓市分析、理財等等,現正陸續上架!10本電子書,總有一本啱你睇!現只要以10元/月即可成為我們的訂戶,隨時隨地盡覽各本電子書,更可享閱《香港經濟日報》及《置業家居周刊》電子版。如欲獲取更多詳情,請按此

...

撰文 : 梁穎瑩 智能投資平台StashAway集團投資總監

欄名 : 財來智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