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解構 歐美銀行危機對內銀啟示

研究報告 10:16 2023/05/13

分享:

分享:

美國矽谷銀行爆煲,引發一連串銀行危機,在歐美危機四伏的情況下,中資銀行股是否有望突圍而出?建銀國際發表報告指,在外圍動盪的情況下,相信核心中資銀行的穩健性及估值優勢有望得到進一步彰顯。

建銀國際指出,此次歐美銀行業危機暴露了美國銀行體系的脆弱,在密切關注後續事態發展的同時,該行認為中國銀行股穩健的經營業績、健康的資產負債表,以及優異的投資回報價值(特別是大型國有銀行約9厘的股息收益率),在動盪時期可能受到市場資金給予價值關注。

點擊圖片放大
+2

對於中資銀行而言,盡管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各國監管均提升了對銀行風險管理及資本金的要求,抵禦系統性風險的工具措施不斷完善。但此次事件造成不止一家銀行被接管,和全球市場波動,仍反映出當前金融系統的存在脆弱部分,值得市場關注。

對此,建銀國際做出5大建議:

1)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和流動性管理

美國銀行持有大量、遠期債券,對利率有高敏感性,在過去美聯儲低利率環境下,資產負債長期錯配的風險暴露不明顯,但近一年貨幣政策快速轉向,利率風險驟升。

在流動性風險管理方面,矽谷銀行超配遠期債券的同時,未能留足高流動性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在當前歐美高通脹持續,美聯儲後續加息周期可能更高更久可能性加大的形勢下,全球流動性偏緊,相關風險整體上升。銀行也應警惕中美貨幣政策周期錯位下,滙率波動風險及資本快進快出的風險。

2)資產負債管理和風險約束在核心經營能力範圍內

矽谷銀行作為服務科創企業的特色銀行,吸收存款快速擴張後,把資產配置的重心放在了債券投資,脫離了自身的核心競爭能 力。在「存款立行」的理念之下,銀行經營者對於低成本的存款總是覺得多多益善。

在自身具有資產組織能力的範圍內消化存款,可以帶來健康穩定的收入和資產擴張;但超越自身管理能力的存款吸收,會帶來超額的風險。

銀行應留意海外機構在過往低利率貨幣環境下資產負債規模擴張較快機構的類似風向。

3)密切留意科創企業的潛在新風險

矽谷銀行的客戶也包括一些中國科創型企業,特別是過往幾年,由美元基金投資的企業,許多可能與矽谷銀行或其他中小銀行有資金往來。

一方面,中資銀行應密切跟蹤和關注後續事件發展可能帶來的風險蔓延。另一方面,中國在過去幾年對科創類企業大量投資,銀行在「投貸聯動」等模式上主要借鑒學習的也是矽谷銀行模式。

雖然中資銀行不應由因此次流動性事件,而否定矽谷銀行過去在商業模式上支援服務科創公司的成功,但仍應從事件中汲取教訓,避免類似的資產負債管理和流動性管理問題發生。

4)關注後續存在的並購交易機會

所謂「危中有機」,市場大幅波動在造成一些機構在經營出現困難的同時,也為另一些機構帶來了「十年一遇」的低估值並購交易機會,可密切關注銀行及相關重點客戶,在戰略關注地區的相關資產交易機會,為未來經濟復甦後的戰略提前布局.....

★★ 2023年10大電子書 陸續上架 ★★

hket 35周年推 10大電子書,內容涉及不同範疇,包括投資、中美政經形勢、樓市分析、理財等等,現正陸續上架!10本電子書,總有一本啱你睇! 現只要以10元/月即可成為我們的訂戶,隨時隨地盡覽各本電子書,更可享閱《香港經濟日報》及《置業家居周刊》電子版。如欲獲取更多詳情,請按此

...

撰文 : 陳紫瑩 Money Times

欄名 : 券商有路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