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如預期 皆因地產失靈?
中國最新出爐的4月經濟數據全綫不及預期,按月看各項指標均放緩,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在一個會議上指,從4月數據看,中國復甦之路仍崎嶇,刺激經濟的關鍵在於「提振信心」。
下一頁】








按月增速均放緩
根據國統局數據,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按年增18.4%,低過市場預期的升21.9%,按月則增長0.49%,這一數字低於3月的0.78%,以及疫情前2019年按月平均增長值的0.69%;4月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5.6%,低過市場預期的10.9%,按月則為-0.47%,為去年11月以來首次錄得按月負增長;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4.7%,亦低過預期的升5.7%,按月則為-0.64%,已是連續第二個月按月負增長。
陸挺認為,內地過去十余年中的經濟周期中,大規模的經濟復甦主要有兩次:一次是在2008年的雷曼危機之後,另外一次是在2015年的股災之後。但與過去這兩次復甦相比,今輪經濟復甦在外部環境和內生動力方面有著非常大的差別。
「目前復甦的根基並不牢固,脈沖式的復甦性消費反彈之後,復甦勢頭可能會明顯減弱。」
本輪復甦三大難點
陸挺指,本輪復甦與過去有三個區別。
第一:外部環境不一樣。前面兩輪復甦都是和全球經濟的反彈綁定在一起的,盡管各經濟體的復甦時間有先後,幅度也不同,但中國與全球的復甦大致是同步的。反觀當下的全球經濟,各國復甦的起點主要取決於其疫情結束的時點,而中國結束防疫政策慢於別國,因此在中國經濟開始復甦時,全球經濟尤其是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已經處於下行通道之中,因此外需疲軟必然會抑制中國今年的經濟復甦力度,下半年這個制約因素可能會更加明顯。
陸挺指,不一樣的外部環境還體現在地緣政治方面。和前兩次復甦相比,這次復甦面臨著極為複雜和困難的國際政治環境。中國對外關係中,最重要的是中美關係。但2018年中美貿易沖突爆發之後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疫情和俄烏戰爭使得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總體形勢還非常嚴峻。
第二:......
★★ 2023年10大電子書 陸續上架 ★★
hket 35周年推 10大電子書,內容涉及不同範疇,包括投資、中美政經形勢、樓市分析、理財等等,現正陸續上架!10本電子書,總有一本啱你睇!現只要以10元/月即可成為我們的訂戶,隨時隨地盡覽各本電子書,更可享閱《香港經濟日報》及《置業家居周刊》電子版。如欲獲取更多詳情,請按此
...
撰文 : 劉雅文 MoneyTimes
欄名 : 名家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