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逆風中 兩岸戲碼
於2023年初,大多數投資者的關注點出現變化,從通脹高企轉為經濟增長放緩,預期已發展經濟體將進入經濟衰退周期。
回顧上半年,雖然全球利率急升,歐美接連出現小型銀行危機,而美國債務上限更是陷入僵局;雖然,全球整體經濟增長放緩,但有趣的是,受科技板塊帶動,股市表現大幅急升。
到底,全球主要經濟體「暫時」相安無事的原因是甚麼?投資者又可預期未來將面臨甚麼挑戰呢?



美勞動力市場強撑 爭取時間延遲衰退
今年投資者核心議論之一:美國是否能夠避免經濟衰退。根據StashAway經濟分析師認為,答案在於美國勞動力市場是否能夠承受美聯儲自1980年以來的急速加息壓力,以及可承受多久?
隨市場重新開放,全球經濟出現結構性轉變,導致相關供需失衡,故美國就業市場比預期更為緊縮。
而強勁勞動力市場對經濟增長而言非常重要,原因是消費者支出乃經濟活動的重要驅動力,更佔美國GDP約70%。
過去幾年,零售消費表現尤佳,原因是疫情期間,政府為刺激經濟推出不少財政支援,加上封關使消費者無處消費,最終使各家庭積累大量積蓄。
當時電子用品及家具等商品銷量激增,雖然現時已回落至疫情前水平,但服務業表現依然強勢,原因是消費者將積蓄用於疫情間無法參與的體驗,如旅遊或演唱會等活動。
疫情期間,就業市場出現「重新洗牌」的情況,源自嬰兒潮一代的勞動力出現退休潮。
隨勞動力參與率下降,勞動力將較疫情前減少近200萬人。這種情況為勞動力資本帶來上行壓力,並導致服務價格持續上漲,原因是企業將更高的勞動力及其他成本轉嫁於消費者。
事實上,回顧近幾個月,服務業通脹一直是整體通脹的主要因素,6月份的最新數據按年增長6.2%,遠高於總體數據3%。
StashAway經濟分析師認為,隨着就業數據回歸平衡,這些影響將逐漸消退,目前勞動力市場表現具有彈性,且有機會推遲美國經濟衰退的最終時間。
美國以外另有戲碼 中日經濟兩極化
首先,歐洲面臨類似挑戰,通脹—尤其核心通脹—仍居高不下,這促使歐洲央行及英倫銀行決定於今年進一步加息。
現時,中國經濟復甦受阻,原因是海外增長放緩使出口量受壓。
而國內結束清零政策「報復式消費」並無預期般出現,故中國現時面臨一個更大的問題:經濟通縮,原因是高債務水平及房地產行業持續疲弱,使經濟前景受壓。
因此,中國人行推行的貨幣政策跟大多數央行相反:降息而非加息;但鑒於中國政府將「債務去槓桿化」作為長期目標,所以,人行不太可能推出大規模刺激經濟政策。
至於日本則是眾多主要經濟體中的少數亮點之一。
日本央行目前是唯一積極推進寬鬆貨幣政策的央行,致力將通脹提高至2%。盡管今年日本市場已經上升了不少,短期獲利空間有限,但經濟結構性改革實際有助進一步推動企業的長綫回報。
累積財富關鍵 在於投資而非投機
撇開經濟衰退的問題,值得留意的是經濟增長仍然放緩,進而影響企業盈利。於這種經濟環境下,防禦性板塊更具跑贏大盤的潛力。
鑒於經濟周期的高度不確定性,投資美國以外的股票市場有助分散風險,而日本股票於未來具增長潛力。
另外,投資者亦可將黃金加入配置,原因是黃金具有避險特色,即於不確定性時繼續發揮避險作用,穩定組合表現。
於2023上半年便可看到成效,尤其是銀行危機期間,黃金價值發揮了避險效果。
市場其實非常難捉摸,即使是最有經驗的專業投資者也不是每次能成功預測。
回顧上半年的金融大事,大多數投資者都不會料到上半年大型科技股會上漲超過40%,以及由此引發的美國股市反彈。
如果投資者一直致力維持投資組合的多元性,定然可從今次市場反彈中獲益,這也表示按計劃做投資是累積財富的關鍵,尤其是長期回報前景極具潛力下,持續投資不失為一個良好策略。
另外,StashAway投資團隊積極提倡投資者透過平均成本法,每月按計劃投資以增加財富及實現理財目標。
投資者甚至可將之視為經濟不確定性時期中一個護航方式,盡管經濟環境變化無常,甚至變得完全不同,但仍無阻你按目標前進。
撰文:智能投資平台StashAway集團投資總監梁穎瑩
編輯:葉麗雯
★★新書登場★★
hket 35周年10大電子書系列之外滙篇《5綫轉向 精明換錢攻略》
★★新書預告★★
大浪淘金 AI入門手冊、中國經濟復甦之路及美國息口下半場 投資布局。如有興趣了解更多,請按此
...
撰文 : 梁穎瑩 智能投資平台StashAway集團投資總監
欄名 : 財來智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