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廢水排放眾股相
最近關於日本熱議的話題,自然是福島核廢水排放。中國民眾群情洶湧,先囤積食鹽,又抵制日貨,還致電教育日本商戶。本週日經指數跟隨美股上升,似乎未受影響,但若仔細觀察,個別行業或有投資機會。


若翻查過往貿易數據,日本水產出口金額中,第一大產品類別扇貝佔約兩成,其後的鰤魚、鯖魚、鰹魚和吞拿魚則分別佔約中高單位數,相當分散。觀若日本上市水產業者,均沒有公佈扇貝佔其業務收入,難以準確計算中國進口限制的影響。
例如水產及水產製品貿易商如極洋(日:1301)和瑪魯哈日魯(日:1333),貿易業務本應受水產價格下跌影響受壓,但其加工製品業務亦因此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業務能互相對沖,而且均以日本本地業務為主,影響有限。日水(日:1332)則因較多歐美業務,日本水產價格下跌甚至可能是正面因素。至於另一同業Yonkyu(日:9955)雖然同時有魚類貿易及吞拿魚養殖業務,但相關水產類別受中國進口限制影響輕微。
水產價格受壓,最大受益者可能是壽司餐廳業界。近年日本漁獲連年減少,導致壽司餐廳業界原材料成本壓力日增,此次日本水產價格受壓,或者能因此舒緩部份成本壓力。四大連鎖迴轉壽司店業者之中,筆者始終偏好壽司郎母公司Food & Life(日:3563)和濱壽司母公司善商控股(日:7550),其於香港開店擴張的增長潛力龐大。
中國民間囤鹽,其一是擔心以後的食鹽將由受核廢水污染的海水製成,其二則是認為含碘食鹽有抗幅射功效。筆者於7月末介紹日本的天然氣供應時,亦曾提到日本是碘的生產大國。
碘製品需求上升,對K&O Energy(日:1663)和伊勢化學(日:4107)兩大碘製品生產商是利好因素。但筆者認為,中國「盲搶鹽」僅屬短暫的現像,畢竟消費者難以於核廢水排放的30年間不停囤積食鹽,而且長期攝入含碘食鹽亦會造成其它健康問題。
核廢水排放首日,中國反日情緒高漲,有人揚言將抵制到日本旅遊。日本市場相關旅遊概念股,如唐吉訶德(Donki)母公司Pan Pacific Int’l(日:7532)和Japan Airport Terminal(日:9706),股價均受壓。但觀乎近日媒體報道,中國旅客退團僅屬少數。相關公司的本地業務本來就佔超過8成,而且過去3年疫情,日本旅遊業已另拓歐美和東南亞旅客市場,中國旅行團重啟僅屬額外驚喜。若日本相關旅遊概念股持續調整,筆者認為不妨趁低吸納。
(筆者公司管理之基金持有Food & Life、Pan Pacific Int’l和Japan Airport Terminal權益。)
撰文:黃國英資產管理分析員張雄略
★★新書登場★★
hket 35周年10大電子書系列之外滙篇《5綫轉向 精明換錢攻略》
★★新書預告★★
大浪淘金 AI入門手冊、中國經濟復甦之路及美國息口下半場 投資布局。如有興趣了解更多,請按此
...
撰文 : 張雄略 黃國英資產管理分析員
欄名 : 日本股市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