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前景 解構經濟危機論
最近幾周,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前景成為各大媒體熱話,投資者擔心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債務問題會失控,並拖累整體經濟。
到底中國是否面臨經濟危機?而現時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所面對的經濟問題又是甚麼?當中有沒有甚麼機遇?



經濟危機論言過其實
內房危機的消息佔據各大媒體,但退一步分析,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控制過度借貸,以降低整體經濟風險。
於2020年,當時中國政府針對房地產開發商推出指導方針,即所謂的「三條紅綫」成為房地產業界的轉折點,最終拖累行業前景。
但撇開內房危機,StashAway經濟分析師認為盡管部分重要數據反映中國出現周期性經濟放緩,但其他數據反映中國並未完全陷入經濟危機︰
(i)大宗商品價格
作為主要進口國之一,中國的經濟一旦受任何干擾,都會對銅、鐵、石油等多種大宗商品的價格產生重大影響;而到目前為止並未出現任何異樣。
雖然,銅及鐵礦石價格在過去2年確實下跌,但之後已恢復,現時相對穩定。
(ii)經濟數據
就整體經濟狀況而言,採購經理人指數一般被視為不錯的指標衡量商業狀況,其中,製造業的讀數一直維持於約50(作為區分經濟擴張及收縮的中分值)。
另一方面,服務業及非製造業的讀數一直下降,但仍高於50大關,即是仍在擴張。
(iii)中國銀行業
如內房危機升級,中國銀行業將成為穩住全面危機的關鍵。
現時,中國銀行業的財政健康狀況良好,截至6月,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總額佔比仍處於1.6%的可控範圍內,甚至對於新興市場經濟體而言,這個數字算相對較低。
相比之下,同為新興市場的印度持有低於5%的不良貸款比例;至於美國或英國等發達市場,這一比例分別約為0.7%及0.9%。
最壞的情況是──即陷入困境的內房開發商(約佔總數一半)將全部違約,預期這對銀行資產的打擊將低於2%,原因是中國銀行對房地產開發商的貸款準則較為嚴謹。
另外,中國銀行的總資本充足率為14.7%,內房危機的打擊未至於將該比率拖低於10.5%至11.5%水平(政府所要求)。
經濟危機外的內憂外患
中國經濟雖然未陷入全面危機,但內房問題確實為整體經濟帶來重大的下行壓力,如前述,房地產佔中國GDP一大部分,而房地產投資下跌(2022年為-10%,截至7月底的一年為-8.5%)則直接重擊中國經濟增長。
現時中國還面臨出口壓力,而出口貿易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約佔GDP 20%。
如StashAway經濟分析師提及,美國(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對商品的需求放緩,使中國的重要經濟來源下跌。
繼6月及7月出現2位數下降後,中國截至8月的出口總額較上年同期下跌8.8%。
中國遠景正轉向新增長動力
中國經濟出現周期性放緩的原因之一︰中國正着眼於經濟轉型,並面向新的長綫增長型領域,如電動汽車行業。於千禧年末,中國便為電動汽車生態系統奠定基礎,當時的政府也大力支持該行業發展。
今天,國產汽車製造商生產出價格實惠、高質量的電動汽車及零部件,使中國汽車成為世界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之一,預期到2030年,中國汽車製造商於全球汽車市場的份額將會翻倍,達到33%。
市場角度而言,StashAway經濟分析師認為中國股市的估值仍相對合理。
MSCI中國指數的遠期市盈率已從8月份的低點回升,截至9月初約為11倍,相對於十年平均水平12.5倍而言算是打了折扣。
而對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遠期市盈率而言(目前約為13.6倍),中國股市相對更便宜。
總體而言,中國面臨周期性放緩,短期內為企業盈利帶來壓力,但深入研究細節便會發現,中國經濟出現全面危機似乎言過其實。
這情況下提醒投資者及旁觀者,理性投資立足於數據,而非依賴市場新聞。
撰文:智能投資平台StashAway集團投資總監梁穎瑩
編輯:葉麗雯
★★新書登場★★
hket 35周年10大電子書系列之外滙篇《5綫轉向 精明換錢攻略》
★★新書預告★★
大浪淘金 AI入門手冊、中國經濟復甦之路及美國息口下半場 投資布局。如有興趣了解更多,請按此
撰文 : 梁穎瑩 智能投資平台StashAway集團投資總監
欄名 : 財來智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