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再成病夫 歐央加息兩難

國際 18:33 2023/09/14

分享:

分享:

歐洲央行自2022年7月以來,累計加息4.25厘,務求遏制高通脹,最新存款利率為3.75厘,而該行周四(14日)再次議息,市場關注會否連續第10次會議加息。然而,加息無可避免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歐洲這兩年急於與俄羅斯能源切割,歐洲經濟可謂雪上加霜。

歐盟日前公布夏季經濟預測,直言歐洲經濟今年上半年全線停滯,預期歐盟27國今年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為0.8%,稍低於5月時預期的1%,明年增長預測亦由1.7%降至1.4%。歐元區20國的情況同樣不妙,今明兩年增長預測分別調低至0.8%及1.3%。

歐盟夏季經濟預測
地區/國家2023年GDP2024年GDP
歐盟0.8%1.4%
歐元區0.8%1.3%
德國-0.4%1.1%
法國1%1.2%
西班牙2.2%1.9%
意大利0.9%0.8%
荷蘭0.5%1%
波蘭0.5%2.7%
資料來源:歐盟委員會

歐盟直言,內需疲弱是當前經濟的最大問題,特別是消費疲弱,亦是通脹高企的後遺症,導致大部分貨品及服務大幅加價。增長偏弱的勢頭會維持至2024年,歐央緊縮貨幣政策亦將遏制經濟活動。

其中,德國今年難逃經濟衰退,更是唯一陷入衰的歐洲主要國家。歐盟預期,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今年GDP收縮0.4%,較5月的預測大減0.6 個百分點,明年預測亦由增長1.4%降至1.1%。

德國陷技術衰退 不代表愁雲慘霧

德國準備「斷氣」 經濟強烈陣痛

歐盟的預測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相若,後者7月時預期德國今年GDP收縮0.3%。難怪有經濟師直言,德國將繼1998年之後,再一次淪為「歐洲病夫」(sick man of Europe)。1998年至2005年間,德國GDP平均增長僅得1.2%,2005年8月失業率更創史上新高11.2%。

德國多年來嚴重倚賴俄羅斯的能源供應,特別是天然氣,難免成為俄烏戰爭的最大受害者。有分析師更批評,德國毅然全面停用核能,加上過去10年未有及時進行經濟改革,當新冠疫情、全球供應鏈緊張及俄烏戰爭先後殺至時,經濟水深火熱,無法及時轉身。

惟當年提出「歐洲病夫」這個名稱的貝倫貝格銀行(Berenberg)首席經濟師施米丁(Holger Schmieding)認為,德國今次經濟失速,遠不如25年前般惡劣。其一,失業率正處於低位(最新為5.7%), 勞動市場異常緊張;其二,政府的財政狀況理想,甚至是發達國家中數一數二,意味有極大空間刺激經濟。

歐洲加息路難行 滯脹恐迫在眉睫

AT1債強行清零 為何手尾長?

德國今次的「病因」是通脹,嚴重損害德國人的消費力,而該國通脹是歐洲數一數二高,8月縱回落至6.1%,但仍高於歐元區的5.3%。歐央持續加息對抗通脹,大幅推升借貸利率,重創德國的建築業及製造業,亦可解釋該國企業信心近期何以跌至谷底,如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低見39.1。

歐央會否繼續加息,無疑是德國下半年經濟能否止跌的關鍵。市場對此有一定分歧,路透社的調查發現,43%分析師認為歐央將會加息,幅度仍是0.25厘;利率期貨市場亦顯示,交易員相信本月再加息的機會只得35%,但年底再加一次的機會則超過50%。

撰文 : 嚴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