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財富李曉翀:OpenAI突發事件的幾點思考
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突然人事地震,令過去的周末不太冷,亦因此衍生出各種的猜想與熱話,事件的過程人物及人物介紹此處不敘,執筆之時仍未有「大結局」,但筆者還是分享幾點自己的思考。


第一:人事地震的原因?
表面黎睇,OpenAI的董事們認為奧爾特曼(Sam Altman)與董事會溝通不坦誠,妨礙董事會履行其職責的能力,並指董事會不再有心信Altman有能力繼續領導OpenAI。
捕風捉影方面,外媒提及Altman多次過快的推動發行新產品,在商業化的步伐上過快,這與OpenAI在AI安全主義上的初心違背,董事們有可能並不希望商業化過快,而是希望先確保AI的安全性。
因此筆者揣測,首先,Altman與OpenAI的非營利性董事的矛盾固然日漸增加,特別是Altman的加速商業化動作不排除有兩個層面,一是為自己賺錢,二是從運營公司的角度考慮,減少虧損,但問題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同樣重要的是,安全問題。最近,ChatGPT遭遇「嚴重中斷」的事故報道頻增,OpenAI方面解釋稱受到黑客攻擊,但巧合的是微軟幾天前也在內部暫停使用ChatGPT,多次的巧合或許並不是巧合,再加上此次「豉椒炒魷」的突發,可以預見,安全問題將被放在未來發展中的首位。
第二:Altman離開 削OpenAI競爭力?
筆者認為,Altman此人從OpenAI成立至今,不難看出,賺錢才是正事,從初期馬斯克的離開,到之後Anthropic創始人兄妹也是因為安全原因離開OpenAI,可見一斑。
筆者揣測,此次Altman或與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或在商業化與安全問題方面有著更大的矛盾,但若Ilya Sutskever仍留在OpenAI當中,長遠角度看,反而有望帶來更具安全性的產品,但競爭力方面仍有待觀察。
上一次,OpenAI的人事變動就衍生出了Anthropic,目前也是最接近GPT4的LLM,因此長遠來看,OpenAI的競爭力保持仍是一個疑問,不排除Altman及其追隨者會另起爐灶。
第三: 微軟會否受影響?
現時的產品方面,筆者認為,GPT3.5以上的模型水平其實基本已經能夠滿足微軟(Microsoft,美:MSFT) Copilot、AIGC等方向各種產品的開發,然而,微軟作為OpenAI的主要商業夥伴和投資者,可能會重新評估其對OpenAI的期望和參與程度,也可能會尋找其他的合作對象。
其實,微軟亦有與其他大模型合作,例如,Meta開源可商用大型語言模型Llama 2,就是與微軟合作,供用戶簡單在Azure與Windows部署與執行,當然可比性低於OpenAI,但亦可看出微軟從自身商業穩定發展的重視。
不過,短期股價表現方面,大概率是嚇走短綫投機者,特別是「圖表派」。微軟上周五股價下跌1.7%,盤後亦跌近1%。作為11月美股反彈的主力,微軟的潛在波動或對美股有更大的影響。
特別是,微軟藉助GPT4的優勢在AI應用的落地上迅速推進,而微軟統一GPT4模型的架構設計將導致優勢擴大,若投資者對其領導層在投資能力、控制力等方面有所質疑的話,該輪破頂的股價表現將會出現大波動,值得關注。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執筆之時,沒有持有上述股票。)
撰文 : 李曉翀 復星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研究部副總裁
欄名 : 無寶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