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知聞
多角度分析中國政經、國策與社會發展趨勢,為最新中國股票市場走勢把脈。
共5,627篇

「國考」持續升溫、難上加難之際,今年「考研」報名人數則在連漲8年後首次下降。 歲尾中國兩項大考,一是被稱為「國考」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已開考筆試;一是被稱為「高考後高考」的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將在12月

今日
大考一熱一冷 折射經濟變化

有經濟界人士認為,「保交樓」事關金融穩定、社會穩定,預計年底前中央層面將強攻,力保明年3月前解決問題。 北京等地連日來有大大小小的會議,不約而同都在談房地產,這些會議或是從宏觀大勢關注房地產業走勢,或

2023/11/27
關注穩樓市 聚焦「保交樓」

中國之前多個重要會議提出要重視和找尋新的動能,預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對之有討論和定位。 「發展新動能」不是新詞,但卻是個新任務。預定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對「發展新動能」有新論述。中國經濟界

2023/11/25
發展新動能 將有新論述

所謂「雙潮來襲」,一是預警數日後到來的大寒潮,一是入冬氣候轉變中伴隨的流行病潮。 中國經濟來到轉折關頭,這轉折一是年底財政金融多項新政策開始實施,一是決定來年大局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籌備召開。就在這關頭

2023/11/24
「雙潮」正來襲 經濟新考驗

金磚擴員後,幾乎代表了以色列以外的整個中東,以色列不可能不重視這個事實。 以色列同意與哈馬斯暫時停火4天前夕,金磚11國就以巴問題及加沙危機召開特別視頻峰會,統一口徑要求結束加沙人道災難、維護巴勒斯坦

2023/11/23
金磚築成「防爆牆」 以巴戰火盼悶熄

人民幣兌美元滙率創8月以來新高,引來市場熱烈討論,焦點有兩個:1.此輪升值主因;2.是否已進升值通道。 乘上周人民幣兌美元強勁反彈的東風,本周離岸在岸人民幣繼續回升,周一人民幣兌美元滙率連破數道關口,

2023/11/22
人幣續升值 聚焦兩看點

近日電力數據出來了,經濟界回想起當年的「克強指數」,以之來觀察今年的尾季經濟,有喜憂參半的初步結果。 中國經濟運行觀察中,一頭一尾都跟會議有關,其中首季經濟烘托的是3月人大政協兩會,尾季經濟則鋪墊着1

2023/11/21
尾季經濟 喜憂參半

中國經濟有歲尾衝刺的慣例,今次以11月20日起計倒數,40天經濟衝刺熱情,正在點燃。 這個周一有些不一般,以此日起計,扣除形同放假的年尾之日,正好40天。中國政經活動有在特定日子倒數,以接新期迎大典的

2023/11/20
倒數40天 經濟衝刺

今輪「豬周期」與過去不同,豬價和肉價跌勢不止,雖然消費者現在佔了便宜,未來卻會為惡性循環付出代價。 在中國經濟領域,豬肉價格多年來都是消費物價中敏感的神經,加上豬價和肉價升降跳動頻繁,是以市場有「豬周

2023/11/18
豬肉價低迷 衝上熱搜

疫前中美已經舉行過13次旅遊高層對話,隨着疫情結束,雙方也都希望能盡快恢復人員往來,成為疫後經濟復甦的增長點。 中美貿易戰之後首次在美國進行的「習拜會」,為近年中美關係的堅冰鑿開一道縫隙,試圖讓彼此和

2023/11/17
中美融冰 旅遊先行

新華社自上周四開始一連5天發表的「五論中美關係」系列,勾勒出了中方對此次「習拜會」的主要目標,被外界視作風向標。 「習拜會」前夕,內地輿論開啟對中美關係緩和的造勢,社交媒體上流傳出央視重播二戰期間中美

2023/11/16
中美關係緩和 重校經濟預期

文旅部公布了《國內旅遊提升計劃(2023-2025年)》,提出未來兩年間中國國內旅遊的提升方案。 中國文旅部換將,國務院新聞辦主任孫業禮出任中共文旅部黨組書記,待下次人大常委會完成程序出任部長。今次換

2023/11/15
文旅部換將 擴內需擔綱

北京官媒刊出一篇易綱分析經濟運行特點的大作,不僅引得媒體紛紛轉傳,還引來經濟界的評論。 北京金融街論壇落幕,由於潘功勝和周小川兩位新老央行行長都有高論,令人掛念起退下不久的前人行行長易綱。就在論壇落幕

2023/11/14
易綱經濟銳見 反響正面

每年金融街論壇,央行都是主角,是以經濟界對這次論壇,想知道的是兩任央行行長關注些甚麼,有些甚麼不同。 每年此時,中國各類經濟論壇、研討會就特別多,這當然與年度的辭舊迎新相連,還與慣例在12月上旬舉行中

2023/11/13
新舊行長 在講甚麼

上海的國資上市公司陸家嘴被揭出斥巨資買得「毒地」,這個跨界關注的大案可能敲響了警鐘,影響深遠。 上海的國資上市公司陸家嘴,被揭出斥巨資買得「毒地」,狀告蘇州國企蘇鋼和地方機構,求償百億元(人民幣,下同

2023/11/11
「毒地」案敲響警鐘

新疆自貿區的設立,被視為是具有觀察疫後經濟重啟和內外經貿新格局的風向標意義。 「習拜會」即將登場,中美破冰有望為中國的對外政策開啟一個新的階段,不過在外交官員們全力準備這次會晤的同時,在另外一條戰綫也

2023/11/10
新疆首設自貿區 對外開放向西行

消費趨勢的逆轉不僅在商場樓層上有直觀表現,「雙11」網絡購物節也直截了當的打起價格戰。 在「雙11」的多年加持下,11月已成為內地新的消費旺季,有關消費的話題也逐漸升溫。今年以來在疫後經濟重啟背景下,

2023/11/09
消費「B1B2現象」 經濟新趨勢熱議

中國10月外貿進出口,不論總值還是出口,都遠不如9月,其中出口較9月還有較大的滑坡,顯示最新的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中國海關總署按例公布10月外貿進出口數據,今次數據出台後,今年前10月數據也由之浮現。

2023/11/08
10月外貿數據 四大看點

經濟學家高善文提出「疤痕效應」論,關注疫情留下的後遺症,大城市受影響更深。 中國滙市股市雙雙反彈,外資行聯手調高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內地證券行也再現「明月在望」、「新一輪牛市起點」等說法。多位有影響力的

2023/11/07
「疤痕效應」掀熱議 重全球經濟格局變化

東北降雪「下到發紫」,目前能做的就是東北內蒙要應對雪災,而南方地區則要照顧好晚稻等晚收農作物。 中國社交平台周日衝上熱搜前列的,是東北強降雪「下到發紫」。氣候急劇變化,民眾當然關注,何況今年就快立冬,

2023/11/06
東北大雪 因何發紫

經濟學家朱少平表示,高彩禮很可能讓年輕人不堪重負,讓中國的婚姻制度崩潰。 結婚要索高彩禮,早成中國社會熱門話題,近日一宗因臨近婚期女加高彩禮男逃婚的故事,在社交平台上熱傳和熱議,再因知名經濟學家朱少平

2023/11/04
高彩禮再起爭議 學者火上澆油?

今次金融工作會議有兩個特殊之處,一是時間推遲,二是級別從「全國金融會議」升級到「中央金融會議」。 臨近年末經濟再有走軟迹象,外界關注近期密集召開的高層會議要如何定調和部署。本周初,慣例為5年一次的金融

2023/11/03
重磅會議升格 金融格局更新

在中央定調供需關係已發生重大變化後,住房政策的系統性改革已是共識。 中國經濟進入年末會議期,政策訊號密集湧現,近幾日一則保障房文件中關於住房體系的新表述引起廣泛關注,其中「讓商品房回歸商品屬性」的表態

2023/11/02
商品屬性回歸 房策釀重大轉變

中國在10月尾聲,樓市有新動向,那是一綫城市開始政策鬆動,二三綫城市潮興「以舊換新」。 進入11月,可以回頭看看,發現正式結束的傳統旺季「金九銀十」,中國樓市沒有兌現事前的厚望。不過就在10月的尾聲,

2023/11/01
樓市沒「金九銀十」 卻有兩大動向

中財辦加緊各機構人事調整的完成,以官宣何立峰出任中財辦主任為重要標誌。 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再次透過外事活動,官宣一項重要新職「中財辦主任」,即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就此正式取代前主任劉鶴。同時也宣示

2023/10/31
何立峰官宣掌中財辦 中經會着手籌備

學者伍戈新作題為「經濟,遐思在明年」,主要是講目標、政策、總量、大勢四部分。 繼熱議「萬億國債」後,近日中國經濟學界相當奇特的是,經濟學家特別是一些名家,都在提早展望明年。過去這種展望潮,會在中央經濟

2023/10/30
經濟名家 遐思來年

余永定認為,目前中國還有相當大的執行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空間,以彌補總需求不足。 中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增發萬億元人民幣特別國債的決定,引起強烈反響,連日來中國經濟界群起從不同層面展開分析,由之帶出一個話題

2023/10/28
高層智囊萬言書 何以意味深長

在上一輪一綫城市整齊劃一放開「認房不認貸」之後,內地樓市經過短暫上揚後重歸平靜,市場觀望情緒濃重。 本周中國經濟主旋律是萬億國債提振預期,與此同時房地產也醞釀着新一輪政策,為正在探底的樓市尋找新支撑。

2023/10/27
地產下半場 尋找「新穩態」

只有把預期穩住,才能補齊目前宏觀經濟和微觀感受的溫差,啓動新一輪增長周期。 一帶一路峰會結束之後,中國政策層面立刻轉回穩增長模式,以發行萬億特別國債的大動作吹響了最後一季乃至明年的經濟衝鋒號。而此次發

2023/10/26
年末派錢 經濟衝刺

有經濟界人士直言,設平準基金就是做夢,因為等於變相給上市公司發錢。 滬深A股周一罕有下挫,跌破3000點似成定局後,周二滬深A股主要大盤指數企穩回升。除了中央匯金公司再度入市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

2023/10/25
提振A股信心 平準基金爭議